民間美術教學擴展了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的美術體驗,在其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接觸到許多優秀的中國古代和民間的藝術作品,這就是一個文化積淀的過程。學生在美術課土除了能看到接觸到許多中國傳統的藝術作品,還能對美術的理解逐漸擴大到民間繪畫、建筑、雕塑和工藝等,使學生逐漸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與美術學習的能力,并努力增強他們對本民族文化藝術的感悟能力。
一、培養學生民族的審美趣昧和能力
審美是一種感受,所以審美活動中的自我實現主要在心理領域,是人的情感本質的實現。審美的基本價值和功能是其開創了生存的情感之性感情的創造性表現與升華。曰審美能力亦是一種理解能力。但這種能力不同于認知的理解力,它不僅以感覺為依據或中介,而且與情感、想象、創造等因素內在結合,康德稱審美能力為“判斷力”,因為它以理解力與想象力的協調為特征。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為了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就需要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美存在于自然界各種事物中,也存在于質樸的民間美術,它最直接地承傳了原始藝術,它與其他美術形態,既不能相互代替,又無法分割,體現出中國傳統美術演變的層次關系,還折射出文化發展的流變性。民間美術是中國傳統美術的基礎,并與非民間美術共同構成了傳統美術文化的整體風貌。美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優化人的審美體驗來增強人對自我與本質的認識。作為當代青少年,應該知道并理解本地的美術文化。尤其是作為中華民族藝術母體的民族民間美術,有助于對現代藝術的理解。因為民間美術古老的原發性中,有許多與現代藝術某些觀念、手法、形態息息相通。竄中國民間美術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和品質,比如對裝飾性的重視,對圓融和諧的追求,以及在線條、造型、結構、色彩、材質等方面就明顯地區別于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美術.此外,中國民間美術特別重視寓意和象征,如剪紙的形象喜鵲登梅,外國人看到的只是喜鵲和梅花,但不知道這里的深層含義是象征吉祥;桃、鹿、靈芝是象征長壽的吉祥物,結合在一起更是表達祝福人長壽之意。培養學生的民族的審美趣味尤為重要,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學會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內涵和意義。正是在學習和理解民間美術的特殊審美趣味和品質以及對民間美術作品內涵理解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理解力與審美判斷力才能得到逐步地提高,形成獨特的民族審美意識。因此民間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
二、增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識和體驗
首先應該學生了解民間美術是什么?什么是中華文化?什么是美術之根?中國民間美術歷史悠久,是勞動人民自己創作的,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積極健康向上、樂觀通達的人生觀。民間美術在內容上崇尚喜慶和吉祥,在構圖上追求繁榮與圓滿,在造型上趨向豐厚與完整,表現中華民族文化心態的穩定特征。民問美術是民俗活動的造型載體,往往與民俗活動相伴而生。中國人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意識和民俗心態,民間美術的各種樣式既然產生于各種民俗事象中,自然也反映出一種獨特的民俗內涵和審美意識。如:中國農歷的各個節日,春節正月初一,家家戶戶要貼春聯,尤其在農村。至今還保留著極濃厚的民間風俗,貼窗花、掛門箋、貼門神等; 端午節最普遍的有帶香包、吃粽子、戴五色線繩、剪五毒、纏五彩線的棕子等習俗……民間美術的許多造型都蘊含著較深刻的象征意義,有諧音寓意,用特殊的符號來象征吉祥美好的事物等。如:“富貴(桂)平(瓶)安”畫花瓶里插牡丹、桂花,象征富貴安康;“連(蓮)年有余(魚)”畫面是娃娃、蓮花和魚,表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五福(蝠)捧壽”是由五只蝙蝠和蟠桃組成,寓意長生不老;“六(鹿)合(鶴)同春”畫瘟、仙鶴與梅花、松樹表示長壽、吉祥之意……以上是用諧音的方式表達出吉祥的象征意義。還有用寓意表達出美好的意義,如:石榴、葫蘆、葡萄、蓮蓬—寓意多子;桃、龜、松、鶴—寓意長壽;鴛鴦、雙飛燕、并蒂蓮一寓意夫妻恩愛永結同心;自頭鳥—喻意夫妻白頭到老;牡丹—喻意富貴;龍鳳—喻意吉祥;百合—喻意百年好合……。
三、培養學生基于民間美術素養的創新能力
每一代人的文化創造都以因教育為中介而不用從零開始,但傳承文化的目的在于創造新的文化。傳承是為了在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基礎之上更好地創新。“在世界范圍內的民間美術中,中國民間美術的容量和藝術表現的社會意義和豐富性也是獨一無二的。”。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創新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l在現代的設計領域,許多被國際設計界認可的、代表中國風格的設計佳作的成功與立足本土、吸收中國傳統美術和民間美術的營養而分不開的。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們一代一代人文化創新的寶貴資源,充分對之加以運用將會使中華民族具有源源不絕的文化創新能力。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認為:“在一個均衡發展的教育系統里,強調每一個人的潛在創造力,藝術教育便可能造就出富有適應力和創造力的人?!边@提示了藝術教育與培養創造力的關系。創新人才必須具備創新能力,而創造能力的核心就是創造性思維。通過借鑒民間美術的方法,汲取民間美術中的優秀特點,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籍此進行創新活動。一切偉大的智慧,都來源于群眾之中,民間美術既然是最民眾化的藝術。它里面所蘊含的智慧自然是最豐富的了。通過民間美術的欣賞。使學生理解其造型方法和基本特征,用民問美術的思維開啟學生發散思維。他們能夠從民間美術的精華中獲得靈感和創作的新思路,進而創新能力得以提升。民同美術教學注重實毆能力的培養,使其與培養創新精神相結合,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體驗創新思維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在具體探究中,尋找民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在跨學科的學習與探究中,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解決闖題的能力,將個人的創造潛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