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終日抱怨寫不完的作業,家長終日抱怨孩子作業太多,教師終日抱怨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更可氣的是學生為了敷衍作業而想盡一切方法去抄襲,甚至撒謊編出種種沒有完成作業的理由。為此,學生究竟應該完成什么樣的作業,教師應怎樣科學地給學生布置作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一種工具,一個學科,怎樣實現英語作業的有效性呢?筆者將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初中英語;作業布置
一、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現狀
“題海戰術”是應試教育背景下的產物。在這種觀念下,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講授知識點,布置、批改和講解大量作業。通過不斷地重復練習來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熟練度。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更辛苦,教學矛盾更加突出。縱觀這一教學模式下作業的設置存在諸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進行題海戰術。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出發,盲目進行題海戰術,從而導致學生陷進題海中無法自拔;二是作業設計沒有目的性。在英語作業的訓練中,教師在作業的選材上往往沒有針對性和層次性,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影響了整體素質的提高;三是作業監督管理不當。學生在進行英語作業的訓練時,教師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模式,從而促使學生的自覺性不高,導致學生沒有形成統一的思維意識,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優化作業設計,不斷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二、設計制作型的作業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計動手實踐型的作業題型,讓學生享受到“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無窮樂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制作單詞卡和賀卡。比如八年級英語教材中對各種人物外貌的描繪,教師可以“describe people’s look”為題,讓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成員、自己喜歡的明星或朋友進行簡單的描繪并做成卡片,在每一張卡片上附上描述人物外貌特點的單詞,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自行設計、制作圣誕節、教師節、母親節或春節等節假日賀卡,既鞏固了學生對單詞的識記,同時也可加強學生的英語知識綜合應用能力。還可制作英語磁帶。傳統的英語作業主要是純書面的機械訓練,導致學生的聽力和閱讀能力較差,教師應將對學生的聽、讀、背模式轉化為聽、仿、比模式,也就是要求學生先聽原文磁帶,再跟著磁帶朗讀,在朗讀的同時設置錄音,將自己的朗讀錄下來,再與磁帶原文進行比較。比如說初中英語中的時態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以“come”為例,教師可以找一篇將“come”的過去完成時、現在進行時、將來時等用法全部包括進去的英語短文,讓學生先聽原文磁帶,再跟著磁帶練習,最后再由學生自己進行原文復述。這種作業模式不僅新穎,同時可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三、作業的設計體現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我讓作業擺脫了單一的“抄寫”形式,讓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巧妙結合唱、畫、演、制作、收集等學生喜間樂見的形式,把知識技能的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智能的開發等活動聯系起來,讓作業富有趣味和吸引力。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作業類型。
1、畫畫寫話型。中學階段,學生思維以感性認識為主,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 把學生的思維直接和感性經驗聯系起來, 把學習的內容形象化。
2、調查實踐型。中學生總是能從各種活動中找到樂趣和自信,所以我經常鼓勵他們參加實踐活動,給他們布置一些任務型作業。
3、演、唱型。中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愛唱、好演。我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例如,在學習了每一單元的Comicstrip、Reading、Integratedskills等版塊之后,為了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以前我總是要求學生回去聽三遍,慢慢地學生對這種單調又機械的作業產生了厭煩心理。發現問題后,我向學生布置了回家為自己錄音的作業,比一比誰的語音語調最標準。為了得到“最佳錄音獎”,學生們樂此不疲,認真傾聽、模仿,在錄音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感、語調、聽說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礎上,鼓勵同學們錄自己朗讀或演唱的英文詩歌、小故事、小幽默、英文歌曲等,課堂上讓同學們聽一聽是誰的聲音,一周評一次最佳“笑星”“歌星”等,同學們興趣盎然。
四、創造性地批改學生作業
教師在作業批改過程中不認真也會導致學生產生懈怠心理。良好的作業批改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必須保護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不能夠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批改的時候,必須抱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努力改正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并在必要的時候寫上評語。作業評語雖然耗時多,但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提高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它也可以對學生起到診斷、激勵和強化作用,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保證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教師需要追根求源,分析問題成因,包括學生自身因素與教學因素,尤其是后者。不少教師側重書面作業,形式單一,標準統一,忽略了學生的興趣與個性差異,致使部分學生厭煩作業。教師應科學指導,精心設計,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實現作業的多樣化、趣味化,增加口頭作業、實踐類作業,讓學生樂于作業,按時完成;考慮個體差異,注意作業的梯度性、層次性、適量性,讓學生主動作業,獨立作業;注重個別輔導,多元化評價,合作探究,學生相互督促,相互啟發。
參考文獻
[1] 于金鋒.淺議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J].林區教學,2007,20(Z1):123~125
[2] 吳娟.初中英語作業布置如何“減負增效”的初步探究[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