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言文作為初中語文的重要項目,在課本的所占比重也較大,但是學生由于受到固有思想和教師不當教學方式的影響,對文言文的認識片面,興趣不高。本文就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列入課表中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同時,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古典文化精華,了解古人的價值觀與藝術感,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難點分析
文言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課程,可見國家教育機構對文言文的重視程度還是比較深的。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還是存在一系列教學難點,總結之下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脫離日常生活。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所使用的語言,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沒有人使用了,面對這種缺少運用機會的語言,學生即感覺無用武之地,也很難理解其中的意境,難免會感覺乏味,也增加了其學習難度。綜上可知,若是要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自主學習興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2、考試制度的加入。目前初中語文考試中,命題者往往為統一的教育機構,教師不再像以往一樣擁有命題的權利,這樣導致學生更加重視考題的難度,而忽略教師的教學。一切學習都是針對考試而進行,不被列入考試大綱的范圍,則不怎么去進行學習,甚至是不去學習。就像在目前的中考題目中是不會涉及課文內容的,那么學生就不會孜孜不倦地對課文進行學習了。
3、教學因素。目前初中語文教師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原本能夠體現我國傳統思想的優美文章,在學生眼里就成為了千篇一律的背誦課文,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好一切的基礎,如果一個學生連學習的基本興趣都沒有,怎么能夠將文言文學習好呢?這也是我國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難點之一。
二、激發學生興趣
1、古人逸聞趣事。初中課文中所選錄的很多文章都出自古代大文豪之手。這些古人有很多逸聞趣事,教師可以在進行相應的學習之前,通過講述古人的逸聞趣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2、設置教學情境。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巧設背景隋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多爪J隋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例如:教師講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時,可以設置背景情境,借用多媒體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出不一樣的課堂展示。教師還可以請學生將賓客歡宴的各種情態或用自己的語言加工描述出來,或用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對《醉翁亭記》這篇文章就有一個直觀,且包含聽覺、視覺的多元感知。
三、把握語言運用,掌握語言規律
文言文的語言言簡意賅,這就增加了學生學習和理解的難度,很多學生認為文言文的語言就是難懂的天書,其實學生只要掌握了詞的基本含義,解讀文言文就會輕而易舉了,文言文的語言主要是動詞和修飾語,動詞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可以使文章產生一種動感的美,給人以生命感,在文章中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修飾語主要包括了形容詞和虛詞等,形容詞的使用可以使文章讀起來栩栩如生、妙趣橫生,讓學生感受到文章呈現出來的美和意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創建一個引人入勝的場景。虛詞往往是貫通文章、活躍情趣的關鍵詞,正因為有了虛詞的出現,文章才會一氣呵成,變得靈活生動,讓學生讀起來流暢通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三類詞的用法,讓學生不斷地積累和掌握文言文的語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
四、教師觀念的創新和自身角色的轉變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源設備。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應是師生間和學生間互動,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眭,做學生的引導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設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2、發揮課堂討論的引導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討論這—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課堂交流形式肯定會越來越多,作為課堂組織者、參與者、評價者的教師,在課堂討論的組織過程中,首先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形成明確的教學目標,對討論問題的價值有一個衡量標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評價、篩選,有意識地將一般問題引向深入,將旁逸問題引向課堂,從而保證師生研討的問題明確且具有價值。討論應該盡可能深入,在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教師應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對問題進行篩選和導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有價值問題。
3、.教學中古今互動,學以致用。文言文教學要古今互動,學以致用。學生之所以經常誤用成語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處,不明意思。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注意遷移,多同現代漢語聯系,不僅會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還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放在了首位,對于文言文教學來說,這里的道就是文言文中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語文教學者就要在做好文化傳承工作的同時授業解惑。而授業解惑也是有法可尋的,文言文教學就要注重誦讀和積累,活躍課堂、激發興趣、引導學習最終將學生帶入自主學習深挖知識自得其樂的境地,唯有此,才對起已故的文人墨客,才能推動語文教學的前進,才不失為一位師者。
參考文獻
[1] 陳麗華.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語文文言
文教學策略探討[J].學園(科研教育),2012(2):74~75
[2] 李曉雯.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語文文言文教
學的創新思想探討[J].中小學電教(下),
2011(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