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班的幼兒忽然對班里墻上的地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們長大了,對新事物有了主動探求的欲望。在宇宙這個博大的空間里充滿了人類許多不知道的各種奧秘,而地球作為無垠宇宙中銀河系的一員,對于孩子們同樣是充滿強烈的吸引力和神秘感。“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善待地球”這既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又是我們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更應該讓幼兒從小做起,因此我和孩子們共同制訂了主題活動《地球媽媽》。
二、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保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通過《地球媽媽》的主題活動,不僅會讓幼兒在主動的探索和嘗試中領略宇宙和地球帶給我們的神奇與奧秘,同時也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了地球同人類之間的關系,既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又規范了幼兒的社會行為。
三、目標分析
1、本活動目標。①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對宇宙和地球的探究興趣。②通過了解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③增強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其有保護地球的愿望。
2、對目標的分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的指揮棒、中心點,它不僅著重于幼兒的發展,更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因此,在制訂教育目標時我既要圍繞總目標,同時又要關注其教育的意義與價值。顯性教育在于通過對“地球媽媽生病了”的了解,而教育幼兒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善待地球,提高環保意識,同時隱性教育意在培養幼兒對事物探究的能力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球儀、圖畫紙、彩筆等。
五、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個體操作、有效提問等。
六、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地球媽媽生病的原因,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七、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讓幼兒掌握幾種簡單易見的環保方法。整個活動過程既富有情趣,又環環相扣層次緊緊相連,讓幼兒在一個寬松自然的氛圍中積極地學習。教學中我也主張讓幼兒自己在“尋疑——析疑——解疑”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八、過程分析
1、總述:整個活動過程,時間大約需要25~30分鐘。基本流程:觀察地球儀——觀看多媒體課件《我們的家園——地球》——小組按要求討論“地球媽媽生病了”的原因——師生互動“如何保護地球?”——爭做保護地球的“小衛士”。
2、分述:第一環節為活動的開始部分(大約需要3分鐘)用謎語引出地球儀,同時引出我們的學習內容。采用手段:個體操作。地球上有什么?不同的顏色代表什么意義?誰生活在地球上?最后教師提問: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它究竟是什么樣子呢?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下一個環節——觀看多媒體課件《我們的地球》。第二環節:觀看多媒體課件《我們的地球》,這是活動的基本部分,(大約需要20分鐘)。這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以及完成教育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為三個層次:①簡單了解地球的形成、大小、自轉及晝夜的產生等。②了解地球媽媽生病的原因(頭發剪掉了—樹木被砍伐;衣服弄臟了——水和空氣被污染了;身體發燒了——臭氧層被破壞;)。③用分組討論、師生互動、有效提問等進行集體性學習。同時讓幼兒理解樹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氣污染和臭氧層的破壞是地球媽媽生病的原因。
3、讓幼兒掌握幾種簡單易見的保護環境的方法。如:植樹造林、廢物利用、垃圾分類(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這個層面的安排主要是啟發幼兒對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回憶、概括、總結,并在幼兒的交流探討中實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在此環節中,我使用的教學策略是:①隨時關注幼兒探討的結果,并及時給予支持與幫助。②引導幼兒去搜索記憶中平日的生活景象,規范幼兒的社會行為:哪些是應該提倡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③因勢利導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保護地球環境的愿望。同時,在此部分中我認為要體現《綱要》中提出的“教師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指導者”的理念。為此在幼兒活動的基礎上我盡量發揮一個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三環節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采取分組交流法,讓幼兒5人一組,共同參與設計與交流。“假如我是地球小衛士”——讓幼兒知道每年的6月5日是地球環境日,大家一起植樹造林,消滅垃圾,變廢為寶,保持空氣清新和清潔水源,共同建造美好的家園。并且請幼兒為我們的家園設計美好的藍圖,同時讓幼兒在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體驗著成功的喜悅。這一活動的安排是讓幼兒在自己的畫筆與想象中,進一步提高環保的意識及對未來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美好的憧憬。
第四環節為課后延伸活動:①幼兒同爸爸、媽媽共同繼續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②對幼兒進行和平教育:全世界人民是一家。③讓幼兒關注世界環境日,提高環保意識,并付之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