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對一部分學生干部組織問卷調查,感到他們既是受教育的客體,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在新課程理念中,在新課程改革中,通過他們組織同學、引導同學、起到了紐帶和橋梁的作用。是推動學校很多工作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在調查中也發現,不少學生干部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無形的重擔和心理壓力。例如:
1、比方說學校領導或教師把學生作為自己的“替身”,事無巨細都往學生身上推,而且只顧利用,忽視必要的關心和培養。把大量工作壓在學生干部頭上,又不從工作思路上給予指導,使部分學生干部處理不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顧此失彼,影響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2、與以上相反,有些學校領導或教師把自己變成“保姆”,對學生干部不放心,既不培養他們,也不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壓抑了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有些學校領導或教師在學生干部工作出現錯誤時把全部責任推給學生干部,說這也不是那也不好,這樣扼殺了學生干部的積極性。
4、有的教師講課課堂效果差,學生不愛聽,卻要學生干部嚴格考勤登記,扮演不受歡迎的角色。不少學生干部默默無聞地工作,但在表彰時卻往往忽視了他們。這些同學出面爭榮譽,但心理上卻有一些失落感。
5、有的學生干部身兼數職,肩負多重任務,有時多重任務壓下來,忙成一團,心理上十分緊張。有些學生干部為開展活動東奔西跑作準備,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人坐在教室里,心還在工作上,其他同學休息、自習,他們還要開會、干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也不會增加,學生干部負擔過重必然影響學習。當他們成績的落后于一般同學時,其心理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這些現象應當引起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高度重視,脫離學生的實際需求,脫離現實的高談闊論,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能使素質教育擱置一旁,使學生素養的發展落空。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與素質教育漸行漸遠,甚至背道而馳,更談不上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其實,這也是在課堂教學改革剛剛推進時在一些學校、一些教師中存在的錯誤做法,教學需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教學改革更需要刻苦鉆研,潛心竭力,持續不停。為學生干部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保持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條件。
教改的過程實質就是對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實踐、修改的過程,從而使之更切近實際,更合乎科學性,更有利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對教學這一特殊事件而言,搞清楚偏差,認識到不足與錯誤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的刻苦鉆研、長期摸索、不斷反思、逐步領會;在變化中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從而發現教育教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