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識字能力,還可以為作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本文主要從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小學;閱讀能力;培養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就表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應把素質教育放在第一位,絕不單單是為了是學生會說、會寫、會認,還應使學生理解我國傳統的語言文化內涵,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積極閱讀
由于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比較特殊,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某一事物的關注不能夠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就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積極進行閱讀。學生有了閱讀興趣,自然覺得閱讀是一種樂趣,而樂趣可以把興趣擴大化,逐漸養成閱讀的主體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進行閱讀。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以我在閱讀教學中偶然遇到的《甘羅》這一篇短文為例,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開場白: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甘羅,尋找故事的起因和經過,看看甘羅是怎么樣的一個少年英雄。話語一落,學生個個全神貫注地看著我,繼而我說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首先讓兩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前兩段,一名是爺爺,一名是甘羅。學生積極舉手參與,我讓兩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并著重“唉聲嘆氣”這個成語,讓學生感受爺爺當時的煩惱。通過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下被激發了,促使學生積極進行閱讀,一探究竟。
二、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成效。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和思維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時,不能將抽象的閱讀方法硬塞給學生,而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慢慢在閱讀實踐中掌握方法規律。教師應根據課文特點,精心設計思維情境,在情境中捕捉閱讀訓練的時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師生共同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如,在教學《師生情》這一篇短文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對“他們多么想早點看到王老師啊”這一句進行理解,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她們為什么想早點看到王老師?找出答案并指出相關語句,談談你對這些語句的體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思考這一問題,學生必然會找出上文中的“和藹可親”、“日夜操勞”,以及下文中的“冒雨”、“急匆匆”等詞語來理解對老師的情感。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在文章中摸清閱讀思路,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任何一篇文章中,都能養成聯系上下文、整體感知文章的良好閱讀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三、創設情境,誘導學生大膽思維
思維過程無一定向,思維范圍不受傳統因素限制,它允許對思考的問題標新立異,在方向上可以“海闊天空,異想天開”。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問題,將思維的觸角伸向不同方向,培養思維的流暢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起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增加思維的多維性,發展了維的流暢性,培養思維的獨特性。比如《麻雀》一課主要講的是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有的學生對結尾“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認為這樣小麻雀仍舊不能自己飛回樹上,老麻雀也叼不動自己的幼兒,再遇到危險怎么辦呢? 這時要及時引導,發動學生對結尾進行想象,自己給出一個圓滿的結局。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在交流中一個個充滿創意的結尾誕生了。這種海闊天空的想象,無拘無束的交流,不僅展現了學生純潔、善良的心靈,也培養了思維的獨特性。
四、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學生們重溫在課堂上學到的學習方法、檢驗自身學習效果、強化閱讀技巧、進一步培養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但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應試體制下的小學生們一般也都有著較為繁重的課業,課后真正能夠用來進行閱讀的時間并不充足。為此,各學科的老師之間應當協同合作,結合對學生不同學習時期的學習特點,適當地減少課外作業中不必要的、機械性重復的部分,為他們創造出課外閱讀的時間。同時,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諸如讀書角布置、讀后感展示等活動以創造出更好的閱讀學習氛圍。通過這類活動,學生們不但能分享各自的閱讀心得,更能夠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只有在教學中教會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其自身的閱讀能力,才能使其受益終身。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教師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不僅需要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樹立創新觀念,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提高自主創新意識,并且把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課堂教學擴展到社會生活實踐中,使之與社會生活相結合,使課堂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李海燕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
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3(12):84~85
[2] 李秀英.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
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2(4):36~37
[3] 途寶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
閱讀能力[J].中小學電教育,2011(9):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