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探討的是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研究,闡述了當前教育改革在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了教師要創設合作情境、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創設情境;效率
一、科學安排小組成員,優化合作效率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分好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教師在充分了解全班學生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優化組合,合理安排組內成員的分工,保證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點,以相互取長補短;讓各小組間力均勢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互相促進。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二、采用多樣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習任務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我們經常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同桌合作學習。它適合小問題討論。在對學生充分了解后,按照“一幫一”的方式安排座位。讓學困生在互幫中獲得信心,讓學優生在各方面也能不斷提升。如:在二年級《毫米、分米的認識》的教學中,學生會把新知識“毫米、分米”和舊知識“厘米、米”混起來,分不清它的實際長度,這時讓同桌進行合作,通過你比我估,你量我看,共同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心理作用下積極參與,漸漸對長度單位有更具體的認識,從而達到建立表象,發展空間觀念的目的。
2、四人合作學習。它適合于難度較大問題的探究。當問題難度大,同桌完成有困難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四人合作,能更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毫米、分米的認識》的教學拓展延伸部分,我讓學生分組測量教室里喜歡的物體:①選擇喜歡的測量物體;②估計它的長度;③測量驗證?;顒娱_始了,孩子們選的選,估的估,量的量,有的拿粉筆,有的拿尺子――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感??梢?,孩子們在合作中不僅學會了如何估測物體的長度,也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嘗到了合作樂趣,使四人合作學習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3、自由組合學習。它適合于個性相傾或程度相當學生間的研討。它遵循自愿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
三、創設合作情境,優化教學質量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方法,但它不是萬能鑰匙,它需要適宜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應創設合作情境。
1、創設合作情境,滿足表達欲望。學生在老師的激發下,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后,便踴躍舉手等著發言,他們希望老師能給自己這個機會,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但班級人數多,一節課的時間又有限,教師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表達需要。這時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彌補這個遺憾,讓學生有機會“一吐為快”,在小組里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伴聽。這樣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表達欲望,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
2、創設合作情境,突破教材難點。許多數學教材中的難點知識,在課堂上依靠個人的力量和有限的時間是很難完成的,需要依靠團體成員的共同努力,通過動手試驗探索,以及經過大量計算找到規律,進而得出結論。那么這就需要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如:在三年級《可能性》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活動情境――摸球游戲。我如果讓全班每人摸一次球,結果不明顯,不能說明問題,如果每人摸20次球,摸球時間多了,勢必影響到探究總結的時間及問題的深入。于是,我采用小組形式進行摸球,并做好記錄,然后,全班交流匯總,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從而給學生留足時間進行探討、挖掘出問題深處的內涵,使教材中的難點重點迎刃而解。
3、創設合作情境,提供成功體驗。美國的研究表明,合作學習的確能夠在推動學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水平、解決復雜問題并促進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產生良好的效果。而且研究也證明,合作學習對于差生的轉變似乎更格外有價值。因為學生在同學之間沒有心理壓力,敢想敢說,組員為了共同的“利益”,會主動互幫互學。學生不僅提出自己的解題策略,又分享了別人的不同解法,從而內化優化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中發展。當合作取得成功時,他們總會露出喜悅而甜蜜的笑容,為下次的合作增添許多信心和凝聚力。
四、培養小組合作習慣,提高合作效率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毙〗M合作學習中常常出現學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樣合作,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更缺乏從事合作學習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我們重點培養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培養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語言表達是與人交往和互動的基礎,也是個人交際能力的重要標志。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并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提供讓學生多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就能達到這一目的。
2、培養認真傾聽的能力。合作學習中除了要自己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外,更應具有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的好習慣。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聽清同學發言的要點,聽清同學發言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時懂得同學發言時如果出現差錯,不能相互取笑,應該給予理解和鼓勵,同時做出評價,達到共同啟發,共同進步。
3、培養敢于質疑的能力。敢于質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質,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處,學生在傾聽中產生疑惑,教師及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質疑,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合作學習更加深入地進行。
合作中,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積極地表達、傾聽、質疑。從而挖掘出更多集體的智慧,增強小組間的凝聚力,這樣的合作習慣才能真正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隨著我們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將更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