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更多的注重運用影像、問題、活動和實踐體驗等方式創設情境,使學生更加專注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但是許多教師創設的情境,以追求新穎、熱鬧,追求教學活動的娛樂化為目標,沒有主題、沒有中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沒有實際意義,對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沒有觸動,白白占用了有效的教學時間,使歷史課堂少了思想性,少了深刻性,少了啟發性,不能達到它本身所蘊涵啟智育人的要義。那么,怎樣才能創設一種新穎、生動、開放的歷史“情境”課堂,使歷史課堂變得生機勃發、詩意交融,充滿魅力呢?下面我就淺談幾點在創設歷史情境,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方面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史料情境,走近歷史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語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導語是創設學習情境的一種方式,一段精彩的導語會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引起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勾起學習欲望,激發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渴望探究,所以導入新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之一。
如何在課的起始就抓住學生,引起學生們的高度關注?在學九年級《美國南北戰爭》一課開始,我先創設史料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展示林肯和華盛頓的圖片,同時附上恩格斯的一句話:“在美國歷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接著,我提出問題:恩格斯為什么說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很自然的導出了本節課題。又如在學習七年級《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時,多媒體展示有關秦始皇的詩句和歌謠: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支柱。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詩句中對秦始皇的評價不一?從而導入新課。
二、創設事件情境,感受歷史
所謂事件情境,就是利用各種媒體,模擬和再現重大歷史事件的發展梗概或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觀察和分析歷史。
心理學家赫瑞特拉的實驗證明人類獲取信息主要來自視聽。教師就應該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將與教學有關的信息盡可能地以視聽方式展現給學生,使歷史“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置身于歷史的氛圍中,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領悟道理,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
如在學習新航路開辟這個知識點時我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入手,出示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圖片、事跡和航海路線,通過猜圖、改錯、看圖說路線等方式,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對于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用傳統的講述法,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課堂上我使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分別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多媒體課件把靜止的課本內容用動態的豐富多彩的文字、地圖、路線、聲音等展現出來,學生的視覺神經和感官神經受到強烈的刺激,情緒顯現出了興奮狀態。在這種既有可見性又有可感性的教學氛圍中,我沒有費更多的口舌,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清晰、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創設問題情境,探究歷史
古人云:“學起源于思,思源于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教學是思維的工具,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由此,我們應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利用學生好奇、好問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等創設新奇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釋放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才干。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我先讓學生欣賞了MTV《中國共青團團歌》,然后利用歌中的一句歌詞“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向學生提出問題“五四的火炬怎樣喚起了民族的覺醒?這把火炬在中國歷史上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感到好奇,渴望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便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五四運動的探究學習活動中去,自然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創設角色情境,體驗歷史
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材料,通過精心策劃,使之成為小品,整個教學由學生和教師通過表演進行,將一些抽象的知識、深奧的道理以具體的形象作深入淺出的說明。如在學習“商鞅變法”時,將學生分成三組,分別扮演新興的地主階級、奴隸主舊貴族、農民。要求學生從所扮演角色的立場出發,對商鞅變法的措施加以評論。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加深了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創設辯論情境,感悟歷史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合作、競爭與個人學習。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學習的情境。借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每個人感到自己與集體不可分割,實現資源集體共享,相互產生心理相容、互賴,轉化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不僅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的較好的方式,而且能培養學生與別人和諧共處、通力合作的能力。辯論情境就是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良好手段。
如在學習《美國內戰》一課時,對于南北矛盾內容的處理,我首先把課前準備好的關于南北矛盾中的工業原料、勞動力、關稅、奴隸制度示意圖掛出,并把學生分成兩組,分別作為南北方的議會代表,然后指出,讓我們穿越時空,進入正在進行激烈辯論的美國國會中,就南北矛盾中的焦點展開辯論。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后得出了結論,化解了難點,加深了學生對美國南北戰爭原因的理解。
課堂情境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歷史課堂僵化的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作為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善于把握教學契機,創設歷史情景,讓我們的教學更有實效以達到高效。
參考文獻
[1] 沈芬麗.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中的運用
[2] 李秀偉.喚醒情感:情境體驗教學研究.山 東教育出版社,2007
[3] 陳瑞.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
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