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項重要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數學思想以及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對于學生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小學數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端,也是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意義非凡。想要做好小學數學教學,提高課堂有效性是最重要的途徑,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既考慮教師教的有效行為,又考慮學生學的有效行為。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以及學習心得,談一下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經驗
一、教師要有吸引學生的魅力
小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對待事物的態度也容易發生變化,比如某位老師表揚他一下,他就會對老師感激涕零、無話不談,上課的時候自然坐得筆直,認真聽講,而萬一又被批評教育了,馬上就會對老師冷眼相對,上課時無精打采,東瞅西看。所以,如果教師向讓課堂上生機勃勃,學生們都認真聽講,那么就必須要有吸引學生的魅力,就是讓學生喜歡。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呢?我認為應該是幽默風趣的,在課堂上會逗學生開心的,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簡單有趣的,而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也不會言語鄙視或者公開批評,在生活中也愿意和學生們打成一片,融入到學生們中間,傾聽他們對教學的一些看法或者要求。教師就應該像一個“孩子王”,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振臂一呼,就會有大批的孩子一起響應,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帶著學生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讓他們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讓他們對老師不再恐懼,對學習不再煩惱。
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記得有一次考試有這樣的一個題目:( )的1/3是2/3,居然有很多人不會做,或者是做錯,但是在日常的練習中,2的1/3是( ),很多學生都會做的,可見培養他們逆向思維在重要性。數學的知識不是單個的知識點,而是一個連貫的綜合體,之前知識的學習后為以后的知識一步步打基礎的,就如同建樓房,有了地基才能有第一層、第二層?所以學生學習知識也是一樣,必須要掌握好所學的知識點,以免出現知識“塌方”。逆向思維就是指我們用非常規思路去想一個問題,日常我們都是按步驟地思考問題,就如同“因為、所以”,而逆向思維要求我們要反過來想:“之所以、是因為”,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有利于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全面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們常見的一道應用題:甲地到乙地共有150千米,一輛貨車以每小時50千米的速度行駛,要多久才能到達?這是一個很直觀的已知路程、速度求時間的問題。我們在做練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做逆向的思考:比如已知速度、時間求路程,或者已知路程、時間求速度等等,讓學生只做一個題目就可以練習多個知識點。
又如在教學倒數時,可正向思維敘述: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又要逆向思維敘述:互為倒數的兩個數乘積是1,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識。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
擴散思維就是“發散思維”,或者是“輻射思維”,就是由一個問題點可以延伸到多個問題點。上面說過:數學的各個知識點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講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就可以總結復習下之前學過的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縱向或是橫向的比較,以便加強記憶,便于識記、理解。比如“路程、時間、速度”的關系和“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是一個概念的東西,學完這個知識學生就可以懂了那個知識,交叉復習更利于學生的理解。
比如我們學習完能被2和5整除的知識后,我們只要一看到一個數,就知道它能不能被2或5整除。教學之余,我就讓學生們總結能被3整除的數字有什么特點,有人說:只要這個數的個位是3、6、9,那么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比如33、66;有人說:不對,13、16、19就不能被3整除,只要這個數的各個數字加起來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比如24、81等等??梢妼W生發散思維的成果是非同尋常的。
教師在教學生解答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順便幫他們解決更多的問題,或者引導他們有這種發散思維的意識,對于他們進行自學以及以后的成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教師要從實際生活做起做好教學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發展,因而在教學中,我根據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化,讓學生借助實物來觀察分析,先初步進行感性認識,然后在進一步進行延伸,這樣,學生不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學生能更好的接受。
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我采用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及插圖等,讓學生整體性的認識角,再引導學生觀察、制作角,進一步了解角的特點,最后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角”,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再如:在教學“厘米認識”時,當學生初步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后,可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了解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小學生一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等,借實際的東西初步了解,再進一步深化,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教師要注重細節教學
在教學“除法”時,我給同學們設置了一個這樣的作業題:“請你回家,將家中的蘋果平均分給你的家人”,自己設置題目,自己解答,結果在第二天的課上,學生們都把自己的小手舉得高高的,等待著回答,這充分說明作業的設置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的情況。同時,在評價作業時,也應時常鼓勵學生,也許正是作業本中的一句贊揚的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起了孩子們學習的風帆。一個學習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業中,把一道較難的題目做對了,我不但在課堂上對他進行了表揚,還在他的作業本上,畫上一張笑臉,同時,加上了一句話:“你做得真棒,繼續努力,老師期盼著你的成功”。就這樣,這位孩子在我的表揚和鼓勵中,學習認真刻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總之,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項重要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數學思想以及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