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新課改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推行與實施已經逐漸的深入,并在其過程中累積了不少的教學經驗,對于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多由于很長時間以來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及各種條件的制約,現在的高中化學課改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關鍵詞: 高中化學;課程改革
一、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新教材不僅注重學生學的過程和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注重思維過程和科學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作為中學化學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堅持細心而認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改淡化了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分數,而是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了文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自卑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
二、做好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我們的做法應該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新課改理念,并把這些新的理念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激勵、民主、開放、探究”應成為每節化學課的主旋律。結合新教材的特點,摒棄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把一些活的動態知識總結為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注重對知識點識記的教學方法,而是要大膽的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當然這也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科學的探究活動。探究性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根據“學生主動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改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為核心,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發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課堂上著力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字上下工夫,將學生的“思維參與、情感參與、行為參與”有機結合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將“講授”與“引導”相結合,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的反思與應對
針對這些困惑,我們如何應對呢? 針對初高中知識的不銜接,老師要在學生學習高中教材前,給學生介紹本門學科的特點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同時介紹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及注重事項,使學生轉變學習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準備。還要注意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可先搞一次摸底測驗,針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來著重考查。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初三教材只將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介紹給學生,學生的掌握比較膚淺。而高中階段要求多角度認識和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其主要要求有:一是氧化還原反應中有關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二是這些概念之間的的關系;三是從初三的“得氧失氧”觀點過渡到“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再上升到“電子轉移”觀點。這種思維的變換,使概念不清的學生感到更加困惑以至無所適從。因此高中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應首先帶領學生復習初三的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間的關系;再引導學生上升到化合價升降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復習元素化合價升降與原子或離子的電子轉移關系,并上升到從電子轉移觀點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從而使學生全面系統的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在循序漸進中真正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針對課時少這個難題,我們要仔細研讀課標,努力挖掘知識所承載的功能, 適當進行整合。例如單元整體教學,堅持三不講:學生自己能會的不講,學生合作交流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三講:講學生的難點、疑點、易錯點。教師自己編寫適應的練習,供學生應用,這就需要結合所有老師的共同力量。
四、教師教學理念、方式方法的轉變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之教,不在全面授與,而在相機誘導。”新課改要求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引導作用。課堂氣氛要活躍起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變知識灌輸為建構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而一些中年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在歷年的高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面對新課改,他們我行我素,仍按老方式方法教學。因而達不到課改的效果。面對以上狀態,我認為: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認清教學的目標不僅有知識性目標、還包括科學探究性目標(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問題的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會查閱整理資料——對研究做出解釋或結論——表達探究結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理解科學,正確對待自然,關愛生命,關心社會和環境,熱愛家鄉,同時要培養理性質疑,尊重事實,勇于開拓創新,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科學精神)。教師應圍繞這些目標,不斷積累教學素材,積極拓展教學技能,不斷更新教學方式,使自己能夠輕松自如的駕馭課堂。其次,教師應端正教學態度,養成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師德修養。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不斷學習,樹立起終生學習的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再次,教師教學方式應該從過去單純以講授為主變為多種教學方式并用,比如探究式教學、合作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教學方法也應該以觀察、實驗、探究、資料分析、多媒體等多種方法并用。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因人、因課、因內容而異的努力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課改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