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級管理與社會管理如出一轍:依法治理,照章辦事,而不根據管理者的個人喜好施行人治,這樣一來,既能把管理者從繁雜的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又能在班級管理中營造公平、公正、公開、平等的良好班級氛圍;更能讓每一位學生感到老師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從而從心底接受老師的管理并自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關鍵詞:依法治班;管理;法制;民主;監督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如何建設和管理好一個優秀班集體,是廣大班級管理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作者根據自身的班級管理實踐,簡要談談如何依法治班的措施。
一、班級規章制度建設要“有法可依”
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經常聽說學生給老師起外號,“笑面虎”、“陰陽臉”“法西斯”等等,恐怕說的,是老師的賞罰無度、喜怒無常。原因在于很多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不是憑班規獎懲學生,而是憑著自己的好惡甚至心情的好壞對學生進行褒貶??鬃佑醒裕骸懊徽齽t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保ā墩撜Z·子路》)這句話也可用來解釋明確的法律法規在班級管理中的必要性。制定班級的各項規定之后,班主任的獨斷專行越來越少,學生的自覺性越來越大。學生頭腦中很清楚地知道哪些事該做,做到什么程度,哪些事不該做,會受到什么懲罰,行為上自然就規范很多。當這些規定內化為他們的實際需要或形成習慣之后,就會形成他們的自覺行動。
二、班級管理規則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和監督機制
我國的《學生守則》和美國的校規比起來,前者過于籠統,缺少可操作性,而后者注重細節,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如對于學生遲到早退這一點,中國學校規定: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而美國學校的規定是:如學生缺勤,家長或監護人應在上午7:30~10:00之間給學生掛電話。學生在上課后兩小時才到校,或提前兩小時離校,均算缺勤半天,并必須得到家長的同意。缺勤少于兩小時的,也將記錄備案。學生因任何理由需提前離校的,必須在第一節課前呈交家長的注明提前離校的理由和時間的字條到校辦公室,并必須得到校長助理的批準。離校前,擔負此責任的大人必須到校辦公室簽字,才能領走孩子。比較起來,美國學校的規定執行起來不僅有法可依,而且指向明確,要求具體,容易實行。而中國的校規彈性過大,聽起來沒問題,但執行起來很難,相當于正確的廢話。
三、通過有效的監督,使規章制度執法必嚴,獎罰分明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談過: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所以,制定班規的同時要想到什么人監督,才能保證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政令暢通,落到實處。如果一個班級體規章制度再多,有學生違反而不有效執行,那規章制度就成了一紙空文。有法可依之后,接下來要做的恐怕就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賞罰分明、嚴明賞罰才會使人人守法,也才能維護法度的整體性、統一性。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商鞅徒木置信的故事,強調的正是國家和法律必須取信于民的道理。韓非子對此的闡述是:“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闭且驗閷W生的一視同仁,正是因為不折不扣地執行“班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所以,學習好的學生也無從恃寵而驕,反而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學習差的學生在接受處罰時也從未攀比,而是心服口服。這樣班規在班級中一直是威嚴的,一直是暢通的。
四、要懂得“民主才是法治的靈魂”
其實,法治得以維護是因為它的前提是民主。民主與法制,唇亡而齒寒。如果說法制是人的左手,那么民主就是人的右手,缺一不可。沒有法制的“民主社會”,“民主”就像動物世界一樣的弱肉強食,人民的生活將苦不堪言,沒有安寧,“民主”將變成無政府主義者的天堂。沒有民主的“法制社會”,“法制”就會招搖撞騙,蒙蔽人民群眾,將變成既得利益者統治人民的工具。班級中的種種規定之所以能得到學生的自覺維護不是因為老師的“專制”,相反恰恰是因為老師的高度“民主”,而班中最大的民主莫過于“班法”制定的絕對民主。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傅維利在他的《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文中談到:“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是否使用懲罰,而在于如何制定規則。如果規則是受教育者自己或與教育者協商或民主的方式共同制定的,這時的規則就已經不代表教師或家長的強權,而是學生自治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受教育者違背的是他自己制定的或他同意制定的規定,那么就缺失了產生對抗情緒的心理基礎?!?/p>
五、要不斷完善班級管理體系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但法無定法,“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都講述了不能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故有的觀念而拘泥做事的故事。夢田也說“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不錯,生活史豐富多彩的,可是,墨守成規而不知順勢而動就只能給人留下笑柄。班規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定的過程很漫長。實際問題和事先沒有預料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增加的班規也會越來越細。另外,規范是人制定的,是用來服務于人的,所以,當有些規定已經危害了人的利益的時候,就應該適時變動。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將這個道理講得最形象的莫過于韓非子。他編造的“守株待兔”的故事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撞到樹上的那只兔子已經被他拿回家了,可是還要等另外類似的兔子繼續撞上去,那荒廢的就不僅是那片耕地,更給后來的人們留下了幾千年的思考。
總之,班級管理同所有社會管理一樣,要有章可循,要科學、民主、法制化管理好班級。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在班級管理上特別注重在法治中建立秩序,同時倡導管理民主化。作為一名奮斗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將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班級管理的新方法和新路子,為班主任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和班級管理做大膽的探索和創新,推動班級管理更加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