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歸根結底應該是一種文化教育,即對人(學生)的教育。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數學學科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法制資源。《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已明確規定:“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法制教育是當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新課改背景下,開發和利用這些法制教育資源與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實質上是對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的一次重視和嘗試,是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的一次創新,也是對數學教師教學實踐的一種新挑戰。毋庸置疑,學科滲透法制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現就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技巧談談我的教學體會,僅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巧用隱含條件滲透法制教育
教學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二章第一節“花邊有多寬”時,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定義問題,其中隱含條件a≠0是關鍵。數學要發展,有些早期的概念要拓廣,就需要一些限制、規定。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定義中的“a≠0”。若無此規定,這樣的等式就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人類要生存發展,也需要一些規定與限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學生就應該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可以這樣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定義中的“a≠0”,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嚴密性、發展性,另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人文性。
二、學會挖掘教材中可滲透法制教育的素材
教學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二章2.3節《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時,我設計了如下的三維目標:知識目標:①能作出y=ax2和y=ax2+c的圖象,并研究它們的性質。②比較y=ax2和y=ax2+c的圖象與y=x2的異同。理解a與c對二次函數圖象的影響。能力目標:①經歷探索二次函數y=ax2和y=ax2+c的圖象的作法和性質的過程,進一步獲得將表格、表達式、圖象三者聯系起來的經驗。②通過比較y=ax2,y=ax2+c與y=x2的圖象和性質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目標:①由“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的關系。體會二次函數是某些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②由有趣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③由“剎車距離”拓展到“汽車追尾現象及危害”,利用多媒體播放PPT及交通事故視頻等,教育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三、選擇典型例題滲透法制教育
例1:一個醉漢拿著一根竹竿進城,橫著怎么也拿不進去,量竹竿長比城門寬4米,旁邊一個醉漢嘲笑他,你沒看城門高嗎,豎著拿就可以進去啦,結果豎著比城門高2米,二人沒辦法,只好請教聰明人,聰明人教他們二人沿著門的對角斜著拿,二人一試,不多不少剛好進城,你知道竹竿有多長嗎?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青少年中喝酒的人也多了起來,聚會慶典中,人們常飲酒助興,適當地喝一點兒啤酒或者葡萄酒,對身體有解除疲勞、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是,青少年尚年幼,自制力不足,喝起酒來不加節制,往往“爛醉如泥”,甚至染上酒癮,沉淪其中,經常酗酒,對身體和心理發育危害極大。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絡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
教學中選擇該例題,旨在針對有不良喝酒、吸煙習慣的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同時,也對其他學生進行《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習教育。教學該例題時,在設計層次上,我是這樣安排的:①醉漢的形象好不好?②同學們知道煙酒對我們有哪些危害?③摘要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④引導學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
總之,數學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有機地整合數學教學資源,利用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使數學教學能有效地促進法制教育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