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從教學的全過程來看,閱讀教學包括三個層次:讀、議、悟。這三個層次,相互關聯構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又重點有別、方法各異。掌握每一個層次的特點與方法,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對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心智水平,非常重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層次
一、首在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是首要環節、第一層次,自古以來,大學者都非常在意讀書方法,常常以之作為教授門生學徒的第一法門。這些方法非常有益。但時代不同,這些方法不能完全移植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而且,方法過于繁多,對于小學生未必是好事。
我在多年教學中,主要采用四步讀書法:
第一步是瀏覽:拿到一本文章,即先大致瀏覽一下文章的題目、作者、開頭、結尾,對整篇文章有個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步是閱讀:就是通讀全文,做到邊讀邊思考。如果是自己的書,看到精彩的地方可以在文字下面畫畫或寫寫批注。
第三步是摘抄:讀完全文,回過頭來再翻一遍,并有選擇地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優美的段落,以鞏固加深。
最后一步是回顧:把書合起來,想想自己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東西,如果有部分遺忘的話可以再翻閱一下,達到記住并為自己所用的目的。
通過這種讀書方法的推廣和指導,引導學生自覺讀書、自主閱讀,從而自己發現問題。閱讀的過程雖然主要是學生自主完成,但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這種引導可以采用示范、檢查、競賽等方式展開。大致而言,示范的方法使用比較普遍。每篇課文中,都會有一些不容易讀的地方,特別是在讀法的輕重、緩急、高低、停頓、斷句等朗讀技巧上,教師可以在課內作重點示范、指導。
二、重在議
通過細心閱讀、品味后,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加深理解,這一過程是小學閱讀教學的第二個層次。相對于閱讀層次而言,探討議論層次是對前者的深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完成更為重要,難度也更大。
探討議論過程中,不能無的放矢,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引導話題,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話題要有集中性。討論話題的確定要為有效地達到課堂教學目標服務,因此話題的設置首先要從教材的重點入手。因為重點部分才常常是課文的主旨所在,往往較多地聚集了課文內容的難點和學生理解的疑點。所以針對重點部分設置話題,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話題要有適應性。所謂適應性,具體而言,就是討論話題要適應教材和學生。只有如此,才能找準適當的切入點,才能使教學目標的實施從一開始就與學生的實際相吻合,產生思維碰撞,迸發智慧火花,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品嘗到變化帶來的喜悅。
第三,話題要有巧妙性。所謂巧妙性,是指討論話題的設置,往往能激發學生興趣,深化閱讀探究,為整個閱讀話題的對話過程起到不斷強化的作用。
當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討論話題的設計,更多因人而異。就是具體課文,也沒有包打天下的一種方案。這需要教師努力探索。
三、貴有悟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要有所悟解,既是教學的需要,又便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對文章的獨特體悟、理解也停留在比較直觀、形象的基礎上。因此,教師對學生的體悟要更多肯定。我在教學過程中,大致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是擴展式。這種方法是對課文的拓展,沒有固定答案。例如麻雀一課講的是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有的學生對結尾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獵人把狗帶走了,可是小麻雀仍舊不能自己飛回樹上,老麻雀也叼不動自己的幼兒,再遇到危險怎么辦呢?我因勢利導,發動學生對結尾進行修改。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在交流中產生了一個個充滿創意的結尾。這種海闊天空的想象,無拘無束的交流,展現了學生純潔、善良的心靈,培養了思維的獨特性。
第二種,是對比式。這種方法,常常給出兩種或者多種的結果,由學生來補足理由。如狐假虎威一課中的成語狐假虎威,本來有貶義,指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講讀完成后,我提出問題:狐貍的做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于是,學生展開辯論,有學生認為,狐貍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巧施計策,機智地騙過老虎,保存了生命,為狐貍很聰明,做法很正確。有學生認為,狐貍自己沒有本事,不是努力學習本領,而是靠冒充老虎來充大、嚇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選擇哪一種答案不要緊,重要的是怎樣解釋。由此,通過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種,是補充式。這種方法與擴展式比較接近。但擴展式是對課文內容的改寫,而補充式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這種補充可以在詞匯上,也可以在情節、細節上。例如瀑布一課,在瀑布的音、形、色幾方面作了濃墨重彩的描寫,呈現在眼前的好像是移動的畫片。如果僅從文字的表層意義呆板地理解課文,就感受不到瀑布雄偉壯麗的景象。只有把語言文字提供的信息經過創造性想象,復原成完整壯美的畫面,才能深入地理解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壯麗景觀,并從中受到感染,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傾倒。因此,我啟發學生想象課文中描寫瀑布的內容,然后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瀑布。這樣,不但完成了課文的理解,而且實現了學生的創作。
當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讀、議、悟三個層次不是完全割裂的,三者完整融為一體。但三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由讀而議重在理解,由議而悟重在創造。正因為如此,閱讀教學的這三個層次才有值得關注、探討。但對于藝術性極強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本文僅僅是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對此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朱曉民著.語文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 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M]太原:陜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