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使思想品德課活起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在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并在情感交流中引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學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具體來說,它是指教師以現行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選擇綜合而典型的材料,創設特定的情境,努力真實、全面地反映或模擬現實,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從而形成新知識、新觀點,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營造師生平等的情境教學氣氛
師生平等是初中思想品德課堂開展情境教學的重要前提與基礎。我們這樣設想,專制而高壓的課堂氣氛能否真正適合于情境教學?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唯有實現了師生平等,才能促使師生間更加情投意合,也就能讓學生們更加快樂地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追求進步。比如,新學期剛開始,我們學校就分配給思想品德學科一個辦櫥窗板報的任務,但是我帶的是初一新生,他們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這項工作。當班級中的思想品德課外小組得到了任務之后,就有學生來向我求救:老師,學校讓我們出櫥窗板報,主題是宣傳思想品德學科的特色,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希望您能幫助我們。昕到這話后,我立即計上心來:幫當然可以幫,但我只能在你們搞好以后加以指導,別的就無能為力了。其后,學生們就各自行動了起來,我全程都沒有插手他們的工作,但一直在暗中觀察。幾天后,他們完成了任務之后興致勃勃地來請我指導。我看了之后覺得雖然內容尚不夠充實,色調也存在諸多不足,但畢竟是他們親手制作而成的,因此,我進行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假如下次某某地方進行修改,效果會更好。這樣的幾次指導之后,櫥窗板報的質量變得越來越高,而師生之間的平等所帶來的并不僅僅只是辦板報的成功,更是展示出了學生們的學習精神和自主意識。
二、構建情境教學的有效方式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課前導人、課中講解、課后練習。下面從這三個方面講述本人對構建情境教學模式的實踐嘗試。
1、課前:用好學生資源。時代瞬息萬變,思想品德教學要做到與時俱進,肯定不能脫離時事。要引導學生主動去關注時事,又要讓學生迅速回到課本知識點,“形散而神不散”,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好學生資源所提供的情境。為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設置“課前三分鐘”便可一舉兩得。“課前j分鐘”是這樣操作的:學生按學號輪流開講,提前一周讓學生白行準備,內容是時政熱點,重點是學生對這一時政熱點的評論,要求評論盡可能切中知識點。也就是讓學生提供情境,并指導學生學會用知識點來分析材料,而教師大可實行“拿來主義”。
2、課中:用盡課件資料,為了讓學生學到并學好知識,課中的情境教學至關重要。多數情況下,教師的做法是針對不同的知識點設置一個個不同的情景,這樣容易導致情景過多過亂。因此,在教學當中,將資料用盡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例如,在講“財產留給誰”這一部分時,教材第一目提供了曉軍的材料,為了讓學生更連貫地掌握知識,把第二目和第三目的內容以曉軍為主人公進行編排,共提供了五集的情景劇場。學生隨劇情的跌宕而興味盎然,還積極思考問題,效果非常好。
3、課后:用透練習材料。課后練習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直接考查知識點,一種是考查對知識點的運用。前一種缺乏靈活性,因此用后一種的居多。要考查知識點的運用,提供材料必不可少,而提供材料的過程就是給學生提供與知識點相關的情境,這是教學過程的后續內容,能強化所學知識,也較為重要。所以教師要精選情境,用透練習材料。例如,在講完“財產屬于誰”這一部分后,為了讓學生懂得財產的歸類、什么情況下屬個人合法財產、財產所有權的含義,我讓學生做了這樣一道題:材料:張先生的一天(略)。問題:①在這一天中,張先生接觸的財物中,哪些屬于其合法財產?哪些不是?為什么?②他對自己的這些合法財產都行使了哪些權利?
三、情境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設置的情境應盡量是正面的。初中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在心理和思想上還很不成熟,是非觀不明,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如果設置的情境是部分學生身上常發生的一些反面的東西,這樣就可能被部分學生看作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導致他們對教學過程進行抵制。這樣會激化師生問的矛盾,最終將導致學生對我們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要盡量設置正面情境,做到有的放矢。但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也應加強教育。
2、情境教學不能走過場搞形式。情境的創設、探究應貫穿于情境教學的全過程,情境展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情境的展現、活動過程的組織、知識的銜接等環環相扣、相互協調,忽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導致情境教學流于形式,這樣就難以實現過程的探究,也難于完成結果的認知。
總之,在實施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中,教師應準確理解和把握有效教學情境的含義及類型,為學生學習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師生之問、生生之間、人境之間和諧互動。這樣,做到了“境”與“理”的統一,在情境之中蘊含著“理”,通過交互共振,使師生“共生成長”。由此可見,整個政治課情境教學過程的核心正是課堂教學試圖由教學信息流的單向輸出到雙向反饋,由心理活動的無意識認知接受到情緒的有意識感知體驗,由情感的被動響應到相互交流的轉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