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將文本語言轉(zhuǎn)向說出的語言,通過對課文內(nèi)部言語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或分析原文的詞句、段落和文章結(jié)構(gòu),從而將課文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觀念,存儲在顯意識甚至潛意識的領域之中。閱讀教學常表現(xiàn)在讀者與課文的整合,也就是將作者與讀者在心靈深處產(chǎn)生共鳴,是讓雙方情感在這一境界中的融合。
關鍵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教學是學語文與認識事物的有機結(jié)合。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過程的本質(zhì)是個認識過程,是學生認識物質(zhì)世界及其發(fā)展的過程。因此,關注學生的閱讀,對于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至關重要。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1、培養(yǎng)高中生語感。學生大量的閱讀,有感情的朗讀,讀出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想感情,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克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成句,不成段的現(xiàn)象。歷史上,從古到今,一些有影響力有創(chuàng)作力的名人都是靠讀萬卷書才著成佳作。學生在課堂閱讀過程中,首先,老師可以先配合音樂朗讀全文,學生在聽讀過程中,初步對文章有個理解,其次,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大聲閱讀課文,最后老師挑選幾個代表性的人物或者段落,對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獲得語感。
2、提高高中生寫作水平。培養(yǎng)高中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通過廣泛的閱讀積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自身的知識面。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說,寫作的前提就是要廣泛的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為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沒有飽覽群書,就會因缺少寫作的素材,缺少流暢的語句,造成寫作的瓶頸。所以學生要多涉足書海,主動的去接受文化的熏陶,這樣才能為寫作儲備下牢固的文化功底。
3、培養(yǎng)高中生思維能力。思維是一個人智慧的反應,是大腦對客觀事物形成的核心思想。閱讀實際上就讓多種思想在頭腦中融合,碰撞,發(fā)散,創(chuàng)造出來的綜合活動。大量實踐表明,高中生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發(fā)展自身的智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邊閱讀邊思考,就像是知識的種子在頭腦中生根,發(fā)芽,成長,收獲。不同的讀者對文章理解的程度和思想也不相同,高中生需要在廣泛的閱讀中,在潛移默化中不斷來提高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通過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的能力,可以使學生獲得“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對閱讀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進而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zhì)疑”的能力。因此,應當使“閱讀教學”成為提高整體語文教學成績的有效手段,不應該也不能將它割裂出去。這就需要對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一定的統(tǒng)籌安排,就整個高中三年的“閱讀教學”來說,可以整體考慮、分段安排,從三個階段實施。
1、個性愛好探究性閱讀階段。這一階段適用于高一學年,主要講閱讀個性。也就是說要從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后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開,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主要得益于自覺廣泛的閱讀。可以有計劃地開展“自主閱讀課”,讓學生在教室或圖書館看自己喜歡的文章或書籍。學生在這種課里會徜徉于書海之中,有一種自由感和幸福感。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閱讀專題論文或總結(jié),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2、教師指導探究性閱讀。現(xiàn)階段,學生要面對高考,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范圍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借助第一學年個性閱讀已經(jīng)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并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jīng)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盡量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于統(tǒng)一。這一階段可以開展“老師推介課”。由老師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推薦大量的優(yōu)秀作家和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延伸閱讀興趣,對閱讀當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開拓視野,避免自主帶來的盲目性。
3、應考探究性閱讀。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nèi)容、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并且總結(jié)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jié)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guī)范化。規(guī)范閱讀和規(guī)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這期間可以開展“文學欣賞課”和“閱讀方法指導課”,由老師選擇名篇進行欣賞,同時對閱讀文章、答題技巧等方面進行方法指導。當然,后兩學年也并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jié)合在一起。
總之,在教學課堂中,教師要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積極的探索新的有意義的教學戰(zhàn)略,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育活動更加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米麗霞.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J].
科技信息,2009(01):86~96
[2] 劉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J].科
技信息,2011(01):44~57
[3] 吳智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今日科
苑,2009(16):67~73
[4] 李玉靜.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科技風
2010(15):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