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長期以來,傳統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業內容日趨封閉僵化,作業成為教師強加給學生的沉重負擔。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讓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而要讓學生對作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樂于去完成它。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從四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作業設計;興趣
教學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環節,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主體性應當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因為無論是知識向技能、智力的轉化,還是知識向思想觀點的轉化,都離不開學生自身的主動思考、獨立實踐和反復練習。作業的宗旨要明確,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作業的難易要適度,要有利于實現由學生現有發展水平向最近發展區的轉變,讓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情感愉悅。作業的形式要活潑,讓學生一見作業便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要充分發揮反饋在強化動機方面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讓學生發揮才能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新課程改革由更多關注學習的結果轉為更多關注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勤于動手動腦,積極探索,善于收集和處理信息。新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都作了較為新穎的闡述和規定,但對于占據學生學習活動近三分之一時間量的作業活動卻沒有說明。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想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眾多目標,不僅要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改革,而且要依賴于作業的改革。因為作業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完成的練習,對教師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種教學方法使用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而言,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能夠鞏固所學知識,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所以在新課改中,我們要更關注作業的改革。
二、作業設計應具有差異性,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的需求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接受同樣的知識自然有快慢。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就要求教師施以科學的方法,分層次設計作業,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我們的教育對象具有極大的差異性,因此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必須多層次、有差異。我對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作業量或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做一些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一方面使這些“差生”易學、樂學,另一方面解決他們“吃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提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展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這樣,不但學生能力得到了鍛煉,滿足了渴求知識的心理,而且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
三、主體參與的開放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標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會使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完成作業。因此,應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得到切實的訓練。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許多類型的作業。有的是隨堂練習;有的是課前的預習;更多的是學習課文時的動手動腦作業;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許多實踐性很強的作業。學生的語文作業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和教師合作完成。作業可以由學生參與設計,作業也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有安排地完成。教師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只在其計劃與整體環節指導上起幫助、引導作用。
四、作業設計應體現靈活性,幫助學生積累經驗
傳統的作業形式單一枯燥,讀寫訓練量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蓪W生的實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善于在學生的活動中捕捉時機,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內容。新的作業設計應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都增強目的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通過多種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作業應當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以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并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毙抡n程下的作業設計應該是開放的,應該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
總之,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布置作業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讓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更豐富多彩勢在必行。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其生理、心理、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意識傾向、興趣愛好等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就要求在設計作業時心中有學生,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對作業的量度和難度作出適當的調整,讓每一個學生都取得某一層次上的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