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教學方法有很多,但是英語歌謠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英語歌謠節奏明快,語句簡潔,小學生唱起來朗朗上口。如果在歌唱的同時在配上簡單的動作,他們就會覺得英語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從而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英語的學習熱情也會大大提高,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適當的引進歌謠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
一、歌謠在哪里
英語歌謠在哪里?解決這個基礎性問題,是將歌謠有效地滲透于英語教學的第一步。筆者以為,要解決好這個前瞻性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的教本資源,將教材中的英語歌謠靈活地展示于教學活動中;其次,要不斷向外延伸,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適當地補充一些課外的英語小歌謠或者自行改編的英文小節奏。
1、深挖教材資源。牛津版小學英語貼近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設計靈活,在拓展訓練環節常常有與本單元所學內容相關的英語歌謠或者簡單的rhyme,并配有相關的動畫視頻與音頻。因此,筆者以為,科學有效地利用好這些教本資源,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學牛津版小學英語Unit 4 I like中的Part G:Fun house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走進Say a rhyme:Fly ,fly my kite這個環節。由于這首小歌謠節奏感強,朗朗上口,因此,筆者引導學生先采用誦讀的形式,讀準每一個音,抓好每一個調,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隨后,筆者又引導學生伸出雙手,結合節拍,啟發學生在手腦并動的過程中,感受英語歌謠的節奏美。
2、外拓學用渠道。《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積極開發英語課程資源,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用渠道。因此,筆者以為,教師在英語歌謠輔助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依賴于教本資源,而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補充課外信息,豐富學生們的英語視野。
例如筆者在教授一、二年級的英語課程時,利用Old Macdonald had a farm這首孩子們十分熟悉的英文歌曲作為整頓課堂紀律的利器。當學生們十分吵鬧的時候,筆者就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孩子們就會條件反射地唱“E-I-E-I-O”,同時,雙手交叉地坐直。筆者唱這首歌謠的速度,根據班級紀律的吵鬧程度而定,如果很吵,就唱得很快,孩子們就會感受到緊張氣氛,迅速集中注意力。
二、曲調百變唱
小學生新鮮感強,他們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因此,在英語歌謠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歌謠演唱方式、展現形式的變換與創新,激發學生各種智力因素的聯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如動覺、觸覺、知覺等,參與到英語歌謠實踐活動中。曲調跌宕起伏,婉轉動聽,讓孩子們在歌唱、動作、舞蹈、歡跳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1、靈活演唱方式。歌唱本身就是一種靈活多變的藝術形式,演唱方式并無絕對定論,隨著演唱者的情感、想象、創造而改變。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語言模仿與創造能力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想象與創造的空間,豐富演唱的方式。如筆者在組織英語歌謠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帶領學生從班級合唱、男女分唱等傳統形式轉變到小組接力、歌謠改編、你唱我接等新型唱法。
2、豐富表現形式。小學生活潑好動,具有很強的表演天賦,大部分小學生都是活躍的小歌唱家、小表演家。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音樂為契機,讓歌聲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讓節奏激發學生表演的潛能。如教學牛津版小學英語Unit 7 At Christmas 時,筆者教授學生學唱Jingle bell 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歌唱的時候加入適當的動作,可以是舞蹈動作、手勢動作或者表情動作,引導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到英語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豐富英語歌曲的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三、歌聲入實踐
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與交際性兼具的語言學科,其課程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應讓英語歌謠與語言實踐活動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得英語課堂妙趣橫生,充滿探究與創造的氣息,讓孩子們樂在歌聲里,學在實踐中。
1、歌聲融交際。音樂是沒有國籍的語言,是暢通無阻的溝通方式。筆者以為,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地把口語實踐與英語歌謠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們以歌聲為載體,表達情感,實現課堂交際的有效性。如教學牛津版小學英語Unit 1 A new student時,筆者創設了一個小組活動環節,讓學生以歌曲Who’s that girl?的音樂節奏,改編歌詞內容,以互問互答的演唱方式,進行說唱對話。
2、英語滲生活。生活是語言活動與實踐的廣闊平臺,同時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素材庫。如何讓英語學習滲透于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一直以來都是困擾筆者的一大難題。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以英語歌謠為契機,將英語潛移默化地滲透于孩子們的生活中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如在教學牛津版小學英語Unit 5 On the farm這單元時,筆者設計了一個課后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到野外踏青,并將We are happy這首英文兒歌分享給自己的家人,在完成這個任務后,讓媽媽在作業本上寫幾句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自然靈活地將英語滲透到學生們的生活中,拉近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
總之,小學生對于趣味無窮、朗朗上口的英語歌謠可謂興趣十足,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巧妙地運用英語歌謠,能夠讓英語“開口”變得容易自然,讓語調變得“原汁原味”。教學無止境,筆者在上述提出的不過是教學實踐中摸索出的幾點心得。作為教師,應該永不止步,努力探索促進英語教學進一步發展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