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三進六段”教學模式,根基于傳統教育,形成于近代教學模式,孕妊于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催生于課改,承載于生本理念。所謂“三進”,指的是學生至少三次進文本,即師引生走進文本,生自主深入文本,生自主研究文本;所謂“六段”,指的是指的是教與學的六個環節,即導入文本——引領目標——個人自學——小組交流——班級匯報——總結鞏固(延伸拓展)。“三進六段”教學模式可謂“穿新鞋”既走老路,更多走新路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三進六段”;教學模式;繼承傳統;自主課堂
我從教三十余年,跟著教改走,跟著教改喊,也該有一二十年吧,這其中什么“有效教學”,讓人迷茫,難道我們的祖師爺孔子的教學沒有效嗎?什么“高效課堂”,讓人欣賞,可有“可望不可即”之感——正時下風行的\"生本教育\",其核心是在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讓學生“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不教而教”。我在生本理念的引領下,在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中,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同時大膽嘗試自主課堂,運用生本教育教學課堂模式刷新我的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模式,即“三進六段”教學模式。雖然嘗試只有一學期,但我嘗到了課改甜頭,體驗到了課改高效的喜悅,真正看到了課改的前景。
一、何為“三進六段”教學模式
在構建教學模式中,我重點在“做、議、展”這三個字上做文章,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貫穿“導、引、做、議、展、查”這六個字,全過程形成“三進六段”教學模式。“三進”,指的是學生至少三次進入文本,即走進文本、深入文本、研究文本。“六段”,指的是教與學的六個環節:板書課題、揭示目標、個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班級展示、總結檢查,即導入文本——引領目標——個人自學——小組交流——班級匯報——總結鞏固(延伸拓展)。
二、“三進六段”教學模式簡介及操作
導入文本:上課開始,教師三言兩語導入新課,我稱之為“踩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板書課題。
引領目標:板書課題后,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瀏覽課文,或者選讀課文,思考學習目標,進而明確學習目標。操作要領:一是學習目標的內容主要是應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應明白的道理,至于技能目標和情感與態度目標應由教師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培養,不作為向學生揭示教學目標的內容。有位教授說得好,“學什么比怎么學更重要”,因此,學習目標要準確,不能偏,不能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目標變成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把品德與社會課上成語文課。
個人自學:就是教師放手,由學生獨立自主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找答案。其實是深入文本。操作要領:一是教師提前要設計印制好題單,這個題單相當于前置性作業,但不同的是,前置性作業一般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而我所說的題單,是要求學生在課中完成,這是減負的要求。但題的設計一定要遵循“低入、多做、高出”的原則,同時要講究題型多樣,還要注意靈活性和趣味性。如科教版《品德與社會》下冊《守望碧水藍天》一課的“個人自學題”,我是這樣設計的:
1、填空:①3月21日( )日,3月22日( )日,3月23日( )日。②我們希望地球的明天是:讓( )的天空再現( ),讓( )的山坡重披( ),讓( )的河水變得( ),讓( )的土地變得( ),讓( )的海洋變得( )。
2、簡答(完成在課本P88):①人多地少怎么辦?②荒漠化不斷擴大怎么辦?③環境污染怎么辦?
二是有學生獨立完成題單上的題,教師可巡視,了解學生做題情況,同時可幫助學生解惑。三是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當然不是每堂課都如此,但不能忽視提醒。怎樣學得好就怎樣學。一般要讓學生獨立看書,逐個找出題的答案(學會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做上記號,在答案下畫線,難點、疑點畫雙線或打?)。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在固定的學習小組(一般是2至4人或2至6人)中與組員討論交流。其實是研究文本。操作要領:先討論交流個人自主學習情況,形成一致的答案,一般要求是由一個學生解說自己做題的答案,其他學生說出自己不同答案或不同的看法,集體討論決定。而后討論交流題單上的“小組合作學習題”,要求學生分工進行,做好匯報的準備。值得一提的是,小組合作學習題的設計既要圍繞學習目標,又要突出學習重難點;既要學生明理,又要使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達成;既要有活動,又要注重探究。
班級匯報(班級展示):就是有小組上臺向同學們匯報本組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情況。操作要領:一是小組全員或代表(因題量或小組習慣而定)匯報;二是匯報小組征求意見,即征求其他組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看法;三是當堂評價,即由其他組對匯報組進行評價。
總結鞏固:這個環節是由教師“引”、“查”來完成。操作要領:首先由教師以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總結,主要是明理,也就是解決學到什么的問題。其次知識學習掌握情況,也就是解決學到知識的問題。可以由教師抽查,也可由學生互查。這一環節,因教材內容而定,也可以確定為延伸拓展,以此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探究,培養探究能力。
三、“三進六段”教學模式定論
或許有同行要問,這個“三進六段”教學模式,究竟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生本教學模式?究竟是以教為主的傳統模式還是以學為主的近代教學模式?其實,我們在構建教學模式的時候,總不會忘記批評赫爾巴特單純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或壓抑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也不會忘記批評杜威僅僅注重兒童的本能、興趣而忽視了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更不會用了生本教育理念而摒棄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回放“三進六段”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行為,明顯的有三次,從次數上看并不少與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行為的時間上看,學生學的時間遠遠超過教師教的時間。由此可見,“三進六段”教學模式實際是教師巧引、自主課堂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明顯特點是將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將系統科學知識傳授與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培養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