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在新課改、新理念的引領下,我們的教學課堂應該是平等的、感化的、喚醒的,應該是師生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如何使課堂教學既符合新理念的需要,又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讓全新的課改精神轉化為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行為,并有效落實在每一節課上呢?下面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民主平等,贏得孩子
在教學中,要提供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要創設聯系生活的情境;在討論和辯論中,不能以教師的表情、語氣去干擾、壓制學生;對學生中錯誤的意見不要指責、恥笑,應尊重不同意見;對討論或爭論的問題,可以留一部分,讓學生去思考,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對于認真思考和有獨立見解的學生,要給予鼓勵。
我清楚的記得一次數學課上,我讓一個平常不愛講話的女同學回答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開始,這位女同學沒回答上來,當時,我有點生氣,突然,旁邊一個調皮的男同學說:“老師,她笨死了,叫她起來回答干嗎?”話音剛落,這個女孩子一下子把題目做了出來。同學們都很驚訝,我正好借此機會及時表揚和鼓勵她,并對班里的同學說,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不管大家以前的成績好與壞,都要從零開始學習,所以誰也不許看不起誰。從那以后,我們班的學習風氣越來越好了,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能看到同學們積極上進的身影,互相幫助的氛圍,再也沒有誰看不起誰的表現。教師只有尊重他們每一個人,他們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同時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捧出一顆寬容的心,孩子們才能放開心態,自由健康的發展。
二、真愛投入,感化孩子
蘇聯卓越的革命家捷爾任斯基曾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誰。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這句話道出了愛在教育工作中的巨大作用。有了這種發自內心的對學生一往情深的愛,才能任勞任怨地做好工作。
記得剛工作那一年,接的那個班別的老師起名曰“差班”,聽老師說這個學生好,那個學生差,我半信半疑,俗話說得好“先入為主”,于是,就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那些學生的壞陰影。但我心里轉念又想:他們真如那些老師說的那樣“差”嗎?我不信,我得實地考查一下。
于是,我就深入學生課堂進行觀察了解,通過平時的觀察和課堂的了解,發現:真的有幾位學生學習相對困難些,但不是“笨”,只是比別人的底子薄一點。我慢慢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我想:我得幫助他們,不能讓別人看不起他們,于是我就開始慢慢的接觸他們,恰恰相反,他們反而卻怕起我來了。每當課堂上同學們踴躍發言時,他們就低著頭,很難過的樣子,眼睛中流露出難言的神情,我一看到他們這個樣子,我心里就酸酸的,為什么會變成這樣?為什么那么自卑?我一定得幫助他們。于是我就多給他們機會,經常提問他們,課下給他們輔導,讓其他同學也來幫助他們,利用平時開班會的時侯,教育同學們要互相尊重,要學會善待別人。慢慢的時間長了,他們有了一定的自信,能敢和其他同學說笑了,下課也出去玩了,成績也慢慢的進步了,看著他們純真的笑容,我心里踏實多了。“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精心關懷下,我們班的孩子個個有進步,學生在愛的環境中敢想、敢說、敢問,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能使學生們自由“飛翔”!
三、提高自信、喚醒孩子
自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少兒期的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這一點。要想拉近師生間的關系,首先檢查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養,如果學生感到老師喜歡他尊重他,態度溫和,學生的感覺很好,往往就活潑愉快,積極熱情,自信心強。我們班有個孩子,他十分內向,課堂上很少發言,課外也不和別的同學玩,自己坐在位子上,也不知道想什么,久而久之,就更加的孤僻起來,為了讓這個孩子能快樂起來,我想了很多法子,但卻沒有用,了解很多同學都說他膽子太小,沒有信心,太自卑了。于是,我就從各方面開導他,鍛煉他,給他機會;平時,多贊許,少責備,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與家長配合,讓家長在家庭中要言傳身教,多和孩子接觸,鼓勵他與別的孩子多交往,這樣持續了半個月,發現這個孩子真的有所好轉,臉上經常綻開燦爛的笑容,這時候的我不知道有多高興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也能和其他孩子快樂地玩了,課堂上也看到他高高舉起的右手,我感到很欣慰……
未來的教育是喚醒欲望的、充滿激情的教育。激情是甘露,生命需要甘露的澆灌。教育的責任就在于激發和激勵,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才是真實的!快樂的!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