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教師,應把課堂提問作為一門教學藝術,在深入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的目的,精心設計,反復比較,篩選提煉最佳提問題方式,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探討了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 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
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水平、發散數學思維的主要方式。身為教師,應把課堂提問滲透到自己的教學中,從而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一、有效提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有效提問是高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方法,事實證明它的應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常常會面對很多數學問題,但是很少有人關注這些數學問題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它們有著什么樣的深層含義,通過借鑒和解決這些數學問題,他們能夠從中得到什么經驗和教訓等。而這些恰恰是有效提問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牽動學生一步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去發現其與相關數學知識的聯系,并運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和邏輯分析能力,來最終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答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和解題方法,還能使得自己的讀題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解答題目的能力在一個有效提問的牽引下,得到有效提升。有效的提問能夠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由出于對題目的好奇和對答案的渴望,自覺地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有效提問能夠激勵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開動發散性思維,對題目進行謹密的邏輯分析,通過步步推導,在不斷的假設和檢驗的過程中,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是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教師設計題目的考驗。一個有效的提問不亞于教師的苦心督促,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自覺自愿地對題目進行解析。學生為了解決題目,會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學習更好的思維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解題能力,培養數學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對有效提問的應用,從各種經典的數學題目的設置中,去尋找有效提問的方法,應用有效的提問來提高教學質量。
二、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
1、設計題目時要注意銜接課本知識。教師通常在講解完課本知識和例題之后,就會給學生布置一些題目,要求學生借鑒例題的解答方法去解決題目。例題體現了教師對課本原理知識的初步應用,而有效提問則是在例題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教師要讓學生突破例題的范圍的局限,體驗所學的原理知識在其他范圍的應用。教師要為有效提問設置更多的限制條件和新的應用環境,而學生要學會適應新題目設置的條件和所規定的情境,對課本的知識能有一個所深層次的理解,能透過題目看到原理的本質,了解到它和例題之間區別,從而在應用相關的知識原理時,能夠做到堅守本質,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從最本質的解題要素入手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2、精心設計問題,優化課堂提問。①優選問題點,循循善誘。問題點應選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之處,如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轉化處,以及容易產生矛盾或疑難的地方。②把握分寸,難易適中。課堂提問應注重廣度、挖掘深度、設置坡度、力求精度。過難或過易的問題都不易啟動學生的思維。要盡量避免運用如“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等單純的判斷性提問,注意多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放性提問,使學生在提問中受到啟迪。③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由于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結構等具體情況不同,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應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多設計些層次不同的課堂提問,使各類學生都能獨立思考,各得其所。
3、課堂提問要注意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在課堂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作合適的設計,并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選擇最佳的問題情境。如我在講兩直線的位置關系時,創設一個簡單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中,讓同學們觀察教室內上房梁的任何一條線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條線的位置關系,因為學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們每個人都會去看、去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誰的答案正確,這時再進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趣增強了,那么這堂課的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讓學生憑空想象,學生就會感覺很困難。
4、課堂提問要難度合適,難易適度,問題少而精。難度是指問題的深度與廣度,難易適度就是指問題要切合學生實際??刂齐y度要考慮三個因素:一要切合學生的知識基礎;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三要考慮問題的解答距。有經驗的老師提問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提出的問題恰當、對學生數學思維有適度啟發,必將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識,使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有機聯系的知識結構。
5、結合時事,設計生活類題目。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有效提問的時候,要注意與當前的時事新聞、熱點問題相結合,或者是與學生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經歷相結合,以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為背景,設計一些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以此體現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樣的問題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共鳴,可利用學生對問題背景的關注,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對現實事件的設置和引入,學生會對提問更加感興趣,希望去探討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意義和經濟意義、社會意義等。教師設計生活類題目,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有助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強大功能從而愛上數學;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生活類題目,消弭了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讓學生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觀察身邊的世界,分析事件背后的數學原理,增強了數學的應用能力。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質量都有著重要意義。教師要重視有效提問所具備的優勢,積極引進好的提問方法,從而促進他們數學成績的提高和數學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羅春燕.關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
提問[J].語數外學習,2013(10)
[2] 徐水龍.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
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