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經落幕,分析、研究了今年的重慶高考思想政治試卷,頗有心得,以此文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2014政治高考考題評析
總的來看,2014年高考文綜重慶卷中的政治試題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特色鮮明;考點分布合理;富有時代氣息;試題立意深刻,價值導向正確。既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又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值得充分肯定。
試卷結構保持穩定。與2013年重慶文綜政治題對照,仍然是最佳選擇題和主觀性試題兩部分,且分值還是48分+52分。選擇題還是12個題,每小題4分。
考查的知識范圍、能力要求相對穩定。考查的知識嚴格遵守《課程標準》與考綱所規定的范圍;能力要求還是《課程標準》與考綱里講的12種能力。
試題的設問方式也遵照了考綱里的樣題模式,這方面最突出的是在意義類的設問上,2013年沒出現此類題,2014年考綱的樣題里主觀題專門修改和出現了此種設問,并在2014年的高考題13題的第二、三兩問出現了,分值高達20分。
從題型上看。選擇題中組合型選擇題占5道,比2013年增加了兩道;圖表型、漫畫型試題占4道。選擇題難易度適中,其中第3、9、11相對較難,整體區分度比2013年要好;綜合題共2題,主要為圖表信息歸納型試題、意義類試題、評價類試題、評析類試題。與2013年比,選擇題題型更加豐富、題目更加活躍。
從分值比例來看,其中《經濟生活》占30%,分別為選擇題1~4題共16分,綜合題13題前2問共14分;《政治生活》占24%,分別為選擇題5~7題共12分,綜合題13題第(4)問12分;《文化生活》占16%,分別為選擇題第8題4分,綜合題13題第(3)問12分;《生活與哲學》占30%,分別為選擇題9~12題共16分,綜合題14題14分。與2013年完全相同,其中,選擇題在各學科分布的位置也相同。
從考點分布來看,本卷突出了主干知識點的考查,主要涉及到的考點《經濟生活》主要有:價值規律、企業經營與創新、消費與生產、價格的變動、國民收入分配、宏觀調控、財政、基本經濟制度、對外貿易與對外開放等;《政治生活》主要有:公民的政治參與、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權力的監督、民主集中制、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我國政府的性質、國際關系的因素、時代潮流、和平發展等;《文化生活》有:文化的多樣性、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與創新、文化建設與發展、大眾傳媒的功能等;《哲學與生活》主要有:意識與物質的關系、意識的含義、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認識的特征、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聯系的特征、矛盾的斗爭性與統一性、人生價值、價值觀的作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等知識點。
從能力考查角度看,試題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考試大綱對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的考查,注意了命題技巧的運用,著重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價值評判、知識基礎、遷移能力,靈活性相對較大。要求考生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時,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思維,把握事物本質,進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從試題背景材料看,考題的情境設置都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本質,生活氣息非常濃厚,這照應了政治學科各本教材封面所印的《生活與哲學》或《經濟、政治、文化生活》。
在綜合題的選材、小題設問數量看,出現了與往常不同的變化。以往的主觀題,一般每一個大題都有一個不同的主題來選材、設問,但今年的兩個大題都是以同一個主題來選材、設問。而且在14題中只有一個設問,使主觀題的問題數量與以往比,減少了1~2個設問。這有利于考生節省一些時間,對歷史、地理兩科以及整個文綜成績的提高有利。
二、對2015年重慶高考政治備考建議
1、無論高考怎么樣,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基本能力的具備著一要求始終是沒變的。因此,我們應該在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在深入把握教材文本和考點的基礎上,構建并形成屬于自己的全面、科學、簡明、靈活、實用的知識體系,抓綱務本,夯實基礎,活化知識。
2、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解題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解答各種題型的能力。特別是經濟計算題、曲線圖表分析題、漫畫題、意義類分析題、綜合主觀題等的解題方法的掌握。
3、重視審題訓練,加強試題的變通性解答和規范性解答的訓練,做到“一材多用”和“多材同用”的練習,嘗試根據同一材料從不同知識范圍和角度命題和解答。
4、遵循科學性、人文性、綜合性、地域性、時代性、思辨性、主導性等原則精講考點、精選和精練、精評學生練習和自主整理易錯題檔案、典型題檔案、變通題檔案等。
5、在后期學習和復習中,要處理好幾對關系,以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①“牽著走”與“自己走”的關系。在高三復習中,老師的計劃往往是針對時間和內容分為三個階段,即三輪復習,而學生往往是復習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每個同學,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自己的計劃,做到滾動式復習,有利于鞏固與提高。在復習中老師的串講或詳解或點評或示范等,只能解決理解、方法等問題,而同學們自己應解決整理、記憶、運用等問題。②“加”與“減”的關系。在復習中做到“減化知識,構建框架”,形成提綱挈領的知識要點和有機網絡;在理解中做到“擴展知識,靈活運用”,能夠正確理解,合理剪裁,準確提取,分析綜合;在練習中做到“減少盲區,步步為營”,把繁多的知識,通過練習診斷,達到過關斬將,逐步減少困難。③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在高三復習時,應該養成關注時事的習慣,隨時把生活中的大事、新鮮事、熱點焦點、理論觀點或現象與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自覺的去思考、分析。④“變”與“不變”的關系。以變應變,關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理論發展等領域中的變化和發展,如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的關系的變化,應以黨和國家的文件中已經有表述為準;以不變應萬變,即準確掌握基礎知識、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去對待紛繁復雜的現象和問題;以萬變應不變,加強學習和練習中的變式構建和練習,同一知識,從不同角度去細解,同一素材,從不同角度去設問,去求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