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既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也是它的歸宿。《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此,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是藝術化的、元化的。科學的把控課堂,必須做到張弛有度、寬嚴相濟,在管理與引導、自主與研究之間尋找恰當的契合點,以保證課堂的科學、高效與質量。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研
一、指導思想
以“減時增效,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精神”為指導,開展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討;深化教學研究,重視常規教學,提高教學的時效性。“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優化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必須主動承擔改善師生關系的責任,要尊重學生的勞動,不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提問時應以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用親切的語氣啟發學生,用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用虛心的態度聽取學生的建議,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營造平等寬松的氛圍,讓學生愉悅地學習,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規范數學教學常規管理
認真備課、上課、布置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組織數學學科的日常課堂教學質量調研。進一步完善集體備課的環節,讓集體備課由“形式化”轉為“實效化”,努力促進個人備課質量得到提高,為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矗各備課組長負責實行集體研討的備課方式,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結合每位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編寫教案,備課組長及時了解教師課前、課中、課后研究教材、把握課堂實效的情況,及時總結和推廣組內教師的成功經驗,切實做好備課過程中的各環節,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備課組長要把好本組的教學質量關,命題質量關,使每位教師都明確樹立集體質量的意識。
四、改進教研組活動模式
對目前的數學教研活動的模式要加以改進,才能促進教研組的活動更加高效地進行。因此要注重教研組中的合作交流,實現互動研討。首先實行集體備課,完善備課制度,能讓組內的數學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匯集大家的智慧,在教案確立的過程中從教材、教法等進行積極研討,實現以學定教,聯系班級學生現狀,不僅體現教師自身教學風格,還能確立出適合所教班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最佳方案。在集體備課中安排主備教師,定出教學的設計方案,其他教師對其進行補充改進,達成共識,在博采眾長的情況下確立教案,其余的教師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學習的實際以及自身教學特點來對教案進行進一步修改。
教研組活動模式的改進可以一位數學教師實現同課多上,先選定上課教師,獨立寫教案,教研組其他教師對其進行聽課,并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歸納研究。上課的教師吸取研討精華,修改教案,再次上課。每一次上課教研組的其他教師都對其進行聽課評課議課,提出建議,再改進,直到本教研組所帶的班級同一課都上完。這對于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有很好的效果。還可以進行同課異構,教研組內確立教學的主題,由教研組內的各位數學教師獨立寫教案,再分別上課,教研組集體聽評課議課,讓教研的研討上一個臺階,提升教研組內各位教師的教學質量,讓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得以改進,能夠在多元化的教學研討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不僅拉近教師之間的距離,還能促進教師形成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研組還能通過課題研究引領的方法來改進活動模式,課題研究的開展圍繞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將其轉化為課題,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確立課題的研究內容,將其與教學工作聯系起來,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提升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效率。
五、教研活動中要注意發揮組員的主動性,增強活動組織的凝聚力,活動方式要多種多樣
反對組長包辦代替一切和脫離各年級實際的指令性的做法。每次活動可由組長主持,也可由組員輪流主持。組員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活動方式主要包括:集體備課、向組員推薦新的教學方法、學習新課標信息、開經驗交流會、舉辦優質教案和優質課競賽活動、學期末撰寫小論文評比,還可以走出校門,引進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或面向學生舉辦數學智力競賽等等。通過學習和實踐,我校數學愉快教法和先學后展再撥的啟發式教學受到了好評。①及時反饋、總結。學期結束時,開總結會。由組員和校領導總結本學期數學教研組活動的收獲和失誤,得出活動總結,進過討論定出下學期的教研主題和活動計劃。②轉變教學思想。要把數學教研活動開展好,最根本、最關鍵的是我們數學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要不斷更新,以積極的態度力爭做好數學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六、選擇學科教研課題的策略
1、題目宜小不宜大。尤其是對初學寫作的教師,很可能半途而廢,即使勉強搞下去,寫出的論文只能是蜻蜓點水,或者虛有其表,華而不實。當然,不是說題目小就不必涉及理論,我們應該以小見大,用小題目襯托出廣闊而深刻的理論背景。
2、見地宜新不宜舊。“創新意識”,有無新意,關系到文章價值的大小。教學論文寫作更要刻意求新,宣傳新觀點、新思想,介紹新方法、新經驗,反映時代氣息,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題材雷同的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它、理解它,選擇與眾不同的構思,舊題新作、舊題新解。
3、內容宜熟不宜生。選題要避免陌生,缺乏基礎、體會不深的內容。作家冰心說:“不要寫自己經驗以外的東西。”
教學改革既不是照他人的樣而依樣畫葫蘆,成了東施效顰;更不是墨守成規,只按慣例或教參課時安排教學。而應是在廣泛吸取傳統和他人教學營養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按教育的客觀規律和科學的教學原則,選擇或創造恰當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高素質必好成績,高分也必高能。
參考文獻
[1] 乜勇.胡軍衛.教育博客平臺下大學生網上有效學習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01)
[2] 黃大漢.論體育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