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考試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后,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于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考試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于《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于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住,烏聚云合。”到后來,創辦了學校,這種有著千年歷史的制度流傳下來,形成了現在這種考試。
考試是每人必須跳過的障礙,不管是卷面的考試,人格的考試,生活的考試!社會發展,歲月更替,經歷了幾千年的考試。今天卻給學生帶來的過多傷害。
首先,成績是別人評價你學習情況的重要標準,所以要認真對待。為了應付考試,學生不得不按教師規定的范圍去死記硬背,身心疲憊。或引發考生的作弊心理,會使作弊的考生在社會上抬不起頭,影響做人的自信心??荚囘€會造成考生過分焦慮,過分擔心,而造成心理疾病和抑郁心理,考試過于頻繁,還會導致考生對大型考試不重視,而造成成績不理想。
其次,增加學生的壓力。考試過多會使學生厭學,感到學習是一種煎熬,還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嚴重的,甚至會生病、自殺。
第一,時代壓力。當今世界正處于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不論是什么人,稍不留神,就會落后于洶涌澎湃的信息潮流。大學生是處于成熟與不成熟、獨立與不獨立之間的特殊群體,特定的時代背景使他們承受著更加尖銳的挑戰:他們一方面必須努力完成在校學業,同時還要關心所學知識能否適應未來需要;一方面必須掌握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信息時代獲取新知識的基本素質;一方面必須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必須塑造能夠融入和諧社會的健全人格。諸如此類的高期望值,必然給他們帶來心理的緊張和壓力。
第二,生活壓力。所謂生活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①經濟壓力。學生上學的費用一般來自家庭。由于近年來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變化,大學所需費用明顯提高。特別是對于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則影響更大。在一些貧困地區甚至出現了“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學生拖垮全家”的現象。這對于尚未自食其力的貧困生會造成更大壓力。②自理自律壓力。目前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高考”指揮棒的無形影響,學習就是一切,長期忽視一般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生活技能。因而不少人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很多人不會或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面對挫折和新的環境,往往缺乏相應的自我調節能力,因而也就形成了這部分大學生的壓力源。
第三,學習壓力。學習是大學生群體最基本的任務,盡管這一壓力的強度有張有弛,并非永恒不變,但由于持續時間很長,其影響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學生為了適應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必須進一步創造條件,還要作出進一步努力。他們或是拼搏于考研、考碩博連讀的行列,或是參加各種技能的培訓班,為的是努力獲取各種“證書”。過多的學習頭緒、過重的學習任務,都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影響學生的創造力。
不久前,一些海外媒體發表了華裔學者對中國教育的評論,一段結語是:“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循規蹈矩,不許創新,這扼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創造力,把優秀學生培養成了考試機器。應試教育降低了國民的創新力,不廢除應試教育,中國就不可能出現世界一流大學?!比绻昵翱吹竭@樣的話,我會認同,而今天,我不能再接受這樣簡單的指責。
考試,教條主義,八股模式,文字獄的升級版,培養出來的人才會有什么特別的呢?有點歷史常識的人、深受中國封建社會毒害的舊中國告訴了我們一切。
現在再來說說展試。何謂展試?展試,就是老師出示范圍,學生在規定的范圍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個人或小組,展示自己在這個范圍已經取得的成績。展試有百利無一害!
這是一位教師的教學反思:
首先,兩周前讓學生一組為單位。做一周一次的展示的嘗試。聽說要展示,學生的興趣一下子高漲了許多。第一周只有一個組。他們把春晚節目荊軻刺秦王的小品搬到了課堂上。我做了簡單的點評。第二周每個組都有了自己的節目。有詩歌串串燒、有課文內容改變成的小品、有流行歌曲的歌唱。下周會如何。我已知一點:學生的參與激情有了。
其次,讓學生在課前選一篇優美的文章,課堂展示。一周來學生興趣越來越高。各組爭先恐后。今天各組為掙得展示機會各不相讓。下一次如何激勵。是不是讓他們談一下如何準備,再給機會。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展試可以培養學生興趣;學生要把自己最拿手的展出來,必須自己準備或與別人合作;無形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交際能力。當然最基本的是自己的興趣得到發揚。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團隊精神,適應社會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學生在展示中,可以展示自己的風采、自己的才藝。好的教師肯定與表揚。不好的地方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培養。那么,變考試為展試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