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參與意識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有效地積極投入的意愿。學生有了參與意識,才會有積極的參與行動,也才有高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參與意識主要靠教師來培養。下面談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參與意識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 初中數學;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參與意識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有效地積極投入的意愿。學生有了參與意識,才會有積極的參與行動,也才有高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參與意識主要靠教師來培養。下面談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參與意識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和維持學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內部動機最為核心的成分,它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基礎。教育實踐證明,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提供的學習材料、條件、實踐能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從事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經過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決問題。有效的教學在于形成一種使學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確定的問題情境,由此產生的矛盾、疑惑、驚訝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愿望和意向。成功的教學應不斷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2、把握教學難度。數學學習的目標設置,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動機的重要環節。不同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不同。學習目標的設置應根據學生個人的情況,一般來說,目標越具體,興趣越濃厚;舒適的數學學習目標的設置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滿足,教師為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的經驗能使學生建立信心,提高興趣。當然,學習目標的設置還應該稍高于先前已有的學習水平,使他們產生適當的內部緊張狀態,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否則,目標太高或太低都無益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要讓學生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去學習新知識,這樣就會使學習變得更加令人感興趣。
3、巧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通過巧設懸念,創設思維情景,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教師應讓學生多動手實驗,從而提高參與意識
眾所周知,數學以抽象和形象并存,同時數學是一門系統的演繹科學,但在它形成的過程中又是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數學實驗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例如,動手算一算、畫一畫、量一量。一個題目光想不動手,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動手做做常會有啟發。如講“軸對稱圖形”時,組織學生進行折紙實驗,學生能折出多種多樣的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看著自己的作品,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喜悅的心情,富有成就感,進而產生一種求知欲,從而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在講“勾股定理”時,組織學生用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實驗,學生常常能拼出如課本的兩個圖形,而這些圖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因此學生通過數學實驗手腦并用獲得了直接的感性認識,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右腦的開發并能因此引發奇思妙想,產生大膽的猜想和創新,使得所學的知識真正地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造空間,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效率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積極、有效參與。有關經驗表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有行為參與,而且要有合理的認知參與和積極的情感參與。實際上,認知參與涉及學生“會學數學”的,而情感參與涉及“喜歡數學”或“喜歡數學學習”的問題。數學教師應該促進學生的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以及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正確的學習數學的和對數學的正確態度。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特別是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情感參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難學生以“有趣”和“成功”的體驗,使其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得到可持續發展。
教師要提供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時機。一般應當在做好鋪墊,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處嘗試解答新知識,使所有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悅,繼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參與下面的學習。避免由少數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活動。在教學中,能讓全體學生動手、動口的就不讓部分人代替,能讓多數人動口、動手的就不讓少數人或個別人代替。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是一個關鍵。所以要對“學困生”有一個傾斜政策,不但要給他們多吃偏飯的機會,還要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例如,教師巡視時,優先關照學困生;課堂批改,重點批改學困生的作業;小組議論,安排學困生先發言;課堂提問,優先考慮讓學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等。對他們的每個微小進步及時予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四、評價方式多元化,讓不同的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
以前對學生的評價方法,由于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因而導致了一些在學習上有獨特見解但筆試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看不到他們自己的優秀的一面,從而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愛和激情。有的甚至成了所謂的差生。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方法的選擇,可能使這樣的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也能在自己原有成績的基礎上有很大的進步。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不能只是憑教師單純的觀察和感受,應該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作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也許他們自己對自己是最了解的,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對在評價中所包含的原則了解得更透徹,如果讓學生來參與制定學習活動的評價標準,那么學生將自覺地去達標、反思、分析。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提供主動發展的空間,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