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構成作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著積極作用。該課程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要求學生掌握形態構成的科學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對學生創造及思維能力的開發與培養。近年來由于課程設置相對出現了滯后性,越來越不符合現代藝術設計的培養模式,改革與整合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課堂教學方法、作業布置等方面來探討高職平面藝術設計專業形態構成課程的改革整合方案以及課程教學方式和創造性設計思維及其培養方法與設想。
在形態構成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方法,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組織與創造,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在藝術設計練習中,獲得能力的訓練、創造思維的育成。也就是說,構成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為基本原則的。構成教育的重點在于方法的教學,能力的培養。以下是在教學中總結的經驗:
一、教師角色轉變與教學方式的改革
“互動化”教學模式又稱換位式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中將教師與學生角色進行互換,即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改為“由學生講,教師與學生共聽”的教學形式。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互動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特點靈活運用。從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思維和學習風格中得到啟發,了解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這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必然大有裨益。
1、精選案例式互動。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呈現精選個案,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置懸念,然后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為理論知識。一般程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置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
2、主題探討式互動。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于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3、多維思辨式互動。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置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并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二、合理序化整合教學內容
我國的形態構成課程過多地引導學生對既定的、固有的幾種骨骼樣式、形式法則空間規則進行認知與實驗,使學生在完成設計命題時在風格上形成一種模式,滿足于按照某種特定的格式填充、安排形與色的位置。因此,學生作業缺乏創意和時代生命氣息,造成與今后專業設計課程的脫節,這與當年伊頓設立本課程,發展學生創造力的宗旨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教學內容“綜合化”,也就是打破陳規、開拓思路,把形態構成教學中的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個部分整合起來。在做課題的時候可以首先考慮以某一個方面為切入點進行研究,然后向其它兩個方面發展。如平面構成中課題訓練了各種構成技巧和形式手法,運用的視覺元素就是抽象的點、線、面,這對于學生而言不免枯燥和乏味,更何況是黑白強烈而單調的色調,與現實的環境聯系很少,這時,如果給這些形象賦予色彩,則不僅能增加抽象圖形的親和力,而且能更好地將圖形的不同形狀與不同色彩聯系起來,通過圖形理解色彩,并促進對圖形的理解。
三、習題布置凸顯創造性思維
藝術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功能與審美的結合,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有些設計作品需要現代氣息,有些需要古樸的素美,有些需要粗曠的表情,有些需要華貴的氣息,這就要求設計師要有一定的感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與形態構成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練習課題應加強感性思維訓練。具體方法可精選若干圖片使用多媒體播放,使用描寫不同意境的詩句讓學生去欣賞、去感受,并給出若干表示情感的詞匯,在自己的感受中提取出抽象圖案或制作出意境空間。這種課題設計練習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感性思維設計能力。
四、“與時俱進”鼓勵學生探求新材料、新手段
設計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形態構成課程的教學重點。課程的作業不能只用單純的傳統的材料和工具,因為利用綜合材料本身就完全脫離了臨摹,而每個學生對材料的組合、想象和選擇把握,是完全由個人的愛好和理解所決定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以更新、更廣的視角來觀察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靈活多樣的表現手法,積極鼓勵學生采用多種工具及材料,讓學生養成對各種材料的探索習慣和興趣,培養好奇心,進而發現材料的美,以及不同材料的使用所產生的效果美,讓他們在探詢材料所產生的效果中激發創新意識,從而達到培養設計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藝術設計表現形式電腦化已成主流,并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計算機以其無可比擬的便捷、高效、精確、易于修改和保存等特點在設計領域迅速“流行”起來,計算機的快捷使形態構成的復雜作業可以輕松地完成,使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構想創新,從而較快提高造型的創造力。所以計算機軟件的使用在形態構成訓練中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忌投機取巧,受制于軟件,應該永遠堅持思維至上,尊重創意,先心到后手到。因為電腦提供的是手段,構成開啟的是智慧,相輔相成才可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