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的成長和教育是保育人員、社區、家庭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其中,家長與教師的合作共育尤為重要。本文從家長與教師合作共育的必要性,家長與教師合作共育的效益和家長與教師合作共育的禁忌三個方面來談談現階段的家園共育,希望能給廣大家長和教師給予參考,充分發揮家長與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 幼兒教育;家長與教師;合作共育
幼兒教育是一個涉及幼兒園、小學和家長等多方面的資源整合以合力培育幼兒的過程,然而,幼兒園教學中對家長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存在諸多不足,幼兒教學對家長資源的開發更多地傾向于利用而非開發,且利用時間短暫而匆忙不具有持續性和長遠性,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支持更多是配合而非有效參與,導致幼兒園教學資源未能充分得到有效整合。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參與幼兒教育是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家長與學前兒童教師合作共育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這是兒童人格發展的需要。兒童心理學的知識表明,兒童人格的健全發展需要來自男女兩性教育力量的影響,幼兒教育機構師資隊伍的現狀卻不能令人滿意,基本上是女性一統天下,這極容易弱化兒童的陽剛之氣,導致兒童人格的片面發展,出現男孩女性化的偏差。而男性家長對幼兒教育的介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幼兒教育機構中男教師嚴重不足的缺憾,為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使兒童成為剛柔相濟的人。
2、這是家長知法守法的保證。1997年原國家教委、全國婦聯頒發了《家長教育行為規范(試行)》,對家長提出了十大要求,其一就是規定家長“要和學校、社會密切聯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長不但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與教師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而且還要將此付諸于實踐,采取相應的行動。因此,主動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中去,是家長遵紀守法的需要,也是家長全面履行教育職責的保證。
3、這是眾多教育專家的主張。中外許多教育家都呼吁家庭要與托幼園所配合,家長要和教師合作,以保證學前兒童得到更好的發展。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剛開始接受教育的兒童比喻為一塊大理石,把教育者比喻為雕塑家,他認為這些雕塑家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師,第三是集體,第四是兒童本人,第五是書籍,第六是偶然的因素。可見,家長要把孩子塑造成心目中的形象,就必須與教師等雕塑家協作,共同完成塑造兒童的工作。
二、家長與教師合作共育的效益
家長與教師密切聯系,相互配合,不僅能使家長自身的教育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還能使兒童的發展更加完善。這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能更深刻的理解兒童。兒童是生活在家庭和幼兒園這兩個不同的地方的,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就能耳聞目睹兒童的生活、游戲和學習,獲得兒童成長的感性知識經驗,從而加深對兒童權利的認識和對兒童發展的理解。例如,父親通過在幼兒園觀看兒子的游戲活動,就明白了“游戲是兒童最重要的活動”、“兒童是在游戲中成長”的道理。
2、家長能更全面地了解教師。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中去,就能親身感受到教師工作的多樣和艱辛,清楚地認識到教師工作的復雜和細致,從而學會寬容教師,體諒教師。比如,母親通過在幼兒園觀看女兒的一日活動,就發出了“教師熱愛孩子勝媽媽”的感嘆。
3、家長之間的溝通變得多樣。參與幼兒園教育的家長,不僅能在接送孩子時進行交流,而且還能利用其他時機(如經驗交流活動、問題研討活動)進行溝通,分享彼此教養孩子的酸甜苦辣,切磋教育的技藝。例如,在“孩子與電視”的研討活動中,家長各抒己見,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增進了家長之間的了解,增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三、家長與教師合作共育的禁忌
為了使與幼兒教師的合作卓有成效,家長要堅持做到以下幾個“不”字:
1、不炫耀學歷。現代社會是個學習化的社會,家長的學歷越來越高。作為家長不要特意在教師面前顯示自己的學歷、炫耀自己的高學歷。
2、不賣弄才能。謙虛謹慎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家長也應繼承發揚,在教師面前,不要任意拔高自己、故意表現自己、甚至吹噓自己,如“我公司的人數要比你班上的小朋友多多了,我管理一個公司要比你管理一個班級難多了”、“不論你有什么問題,只要問我,我都能回答出來”,這樣不但不會贏得教師的尊敬,反而還會引起教師的不滿。
3、不輕視教師。教師職業在實踐上雖然還未成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但卻應受到全社會的普遍尊重。家長要意識到現行的教師都是經過專門培訓的,擁有上崗證書,懂得兒童心理特點和教育規律,掌握了多種教育技能和技巧,像其他職業的人們一樣值得尊敬。
4、不非議教師。身為家長不要在教師背后對教師評頭論足,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非議教師,如教師的容貌身材、穿著打扮、言談舉止,否則,不僅會降低教師的威信,而且也會損害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5、不報告園長。教師都比較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家長若對教師有什么意見、建議,最好能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當面向教師提出來,或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的形式委婉地向教師表示出來,千萬不要向園長所長“打小報告”,給“園長信箱”投放“人民來信”。這樣,只會加深與教師之間的隔閡,導致交往的中斷。
總之,幼兒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要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那么,家長與教師必須經常相互溝通、互相配合、互相理解,只有這樣,幼兒教育工作才能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