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提筆就抓耳撓腮,總覺得無話可寫。就是寫出文章,也多半是七拼八湊。為此,如何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作文興趣;激發;培養;小學生
作文命題脫離生活,習作教學模式化,教師命題,教學過程只重視學生審題、確定中心,然后選擇材料,安排結構,整個教學過程編制好的框框架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忘題興嘆,對于自己為什么要寫,應該怎樣學,茫然失措,頭腦中貯存的大量信息難以復制、加工成為作文材料,學生難以展示自己,結果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故而胡編濫造,空話連篇。這種傳統作文模式,從根本上扼殺了兒童習作的才思。
一、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
、觀察要有明確的目標。觀察目的是否明確,將直接影響觀察效果,因此,觀察之前教師要精心考慮,周密設計,根據觀察對象的不同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的差異,提出觀察目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學生明確了觀察的目的,觀察時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如觀察動物,就要明確觀察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觀察植物就要觀察它的干、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觀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個方面特點;觀察活動,就要觀察整個活動的過程:開頭、經過、結果;觀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點。總之,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提出不同的觀察目標。
2、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順序的進行觀察。首先,要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順序。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邏輯思維能力又不占主導地位,觀察時容易犯順序混淆的毛病,這樣寫出的文章也是雜亂無章。在觀察時,一定要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采用不同的觀察順序。按事物的發展觀察,主要觀察事物的活動情況,順著時間的先后順序觀察事物活動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按事物所處的空間位置觀察,可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由內到外等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空間順序進行;按事物的特點觀察,可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其次,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重點,充分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培養觀察的習慣。
二、利用作文構思,培養學生想象力
有些老師在上作文課時,總是給學生出一個題目,念一篇有關的范文,教師口頭作文表達一番,列一個寫作提綱,叫學生自由去寫。這樣,學生在寫作文時不加思考,草率從事,東摘西抄,七拼八湊,結果,文章中心不突出,詞匯貧乏,句子平淡,更談不上文章的形象化,感染力,使人看了,真不是滋味。為了讓學生作文內容具體,生動形象,切合題意,就必須認真琢磨作文命題。一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和周圍熟悉的人寫出來;二是注意學生的知識水平。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言中有物,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思維能力。如《記一件難忘的事》一文,學生對經歷的事很熟悉,他們的思維、想象就廣泛。教師指導寫作時,給學生啟迪,并告訴學生怎樣審題,怎樣立意,怎樣選材。此文必須寫影響深刻的事,并且只能寫一件事。把掌握的材料加以想象和聯想,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出來,這樣學生寫的文章內容新穎,想象豐富,別具一格,便成了好文章。我班有一位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在《二十年后的我》一文中大膽想象,文中寫道:“我長大以后,將來要辦一所不收費的學校,讓所有的貧困生來這里讀書。我想這個愿望一定會實現!”利用作文構思,為學生提供了思維機會,又培養了多角度地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培養分析事物的能力
1、觀察與思維相結合。把觀察到的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不僅能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且能表達個人觀察時的所思所感。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寫老師,要通過具體的事例的不同角度表現老師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的高尚品質,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因此,只有把觀察與思維相結合起來,才能表現事物的不同特點,才能不斷提高分析能力,寫出具有特色的文章。
2、觀察與聯想相結合。小學生常常借助觀察得到的印象想象出種種事物的形象,還可以由這一事物想象出另外一種事物。如看圖作文《白荷花》,當看到一池各種姿態不同的白荷花時,學生會發出內心的贊嘆:“真是太美了!”我就引導學生這樣去聯想:當一陣微風吹來時,荷花的動態很美,你會想到什么?學生馬上脫口而出:“自己仿佛也變成一朵白荷花,在翩翩起舞。小鳥也會為你歌唱,蝴蝶為你點頭,蜻蜓為你送行……”通過這樣的聯想,學生加深了對事物進一步認識。此后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會借助聯想,加強對事物的理念認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四、在賞識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小學生心中的世界,是個真、善、美為主體的純真世界,他們對社會上不良行為和不良風氣的影響往往難以判別,甚至于盲從。我們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贊美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創造才能,謳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頌揚社會主義新人新事新風尚,就是要從小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習作或日記是他們心靈的窗戶,友愛、憎惡是其真情流露。教師應善于從中發現苗頭,引導教育,防微杜漸。由于家長教育觀念和方式的不當,造成了學生審美觀、人生觀、世界觀與教育方針的偏離,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時糾正了家長錯誤的教育觀念,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明確學習的目的,關心和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勞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果然,近階段該生進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內容更充實了。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注意賞識別人的優點,也要善于辨別是非曲直,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萬子倫等.《調動學習積極性是教學的一
個重要任務》.小語教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