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教學必須以生活為基礎,以對生活的觀察與積累作為寫作素材的不竭源泉、敘述生活的真人真事,表達生活中的真情實感。通過習作,讓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從而熱愛生活。
關鍵詞: 作文教學;方法探討;小學
一、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驗和語言積累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進課堂,創設良好的寫作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自然提高了寫作的興趣,燃起寫作的欲望。寫景作文相較而言,更是學生的難點。大多學生在寫寫景作文時抓不住特點,寫不出意境。寫出來的文章空泛的詞語太多,或是固定的一個模式,把景物的特點都歸結為一個:美麗,沒有寫出景物特點。人們往往把這歸結于學生對周圍景物不夠留心,缺乏豐富的聯想,而實際上,有時老師指導學生寫景時也僅僅是紙上談兵,沒有讓學生融入景物,這才是學生對寫景作文感到頭疼的主要原因。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寫出意境,寫出特點,唯有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會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
二、聯系生活、挖掘寫作資源
“無話可說,沒內容可寫”是困擾小學生作文的重要問題,起步階段更是如此。這與教師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關,我們總是告誡學生,什么是值得寫的,什么是不值得寫的,到頭來,學生反而縮手縮腳,無從下筆。其實,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層紙,就會發現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寫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沒有不可寫進作文的。分享假期瀏覽的經歷,講述自己的社會見聞,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電視節目,暢談自己的理想,傾吐自己的快樂和煩惱……目之所及,耳之所聞,寫下來就是作文!每一次的習作教學活動,根據習作的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如寫有關于秋天風景的習作,可以讓學生把上學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園寫進作文;也可以寫校園、草地、山坡……還可以在寫作之前帶領學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樹林里觀賞那里的風景。再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的學生看了田野里農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寫成有的像寶塔,有的像元寶……這樣的好句子,寫得很形象、生動,跟他仔細觀察是分不開的。為了讓學生的習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我讓學生堅持寫“隨記”,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見所聞寫成“隨記”。等到要寫作文時,可以把平時寫的內容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生活就像萬花筒,多姿多彩,學生如能把這五彩的生活寫下來。那么,他們的作文內容也就五彩繽紛了。
三、放手寫作、突出寫作自主
1、作文時空多些彈性:一是從時間上說,由于學生習作基礎、生活經驗、材料積累等存在差異,對同一作文題,有的一節課能完成,有的一節課根本不夠。因此,應允許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內完成習作后,交流討論,自行修改。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允許課外查找資料,尋找幫助。二是從空間上說,可根據習作的實際需要,課前做好習作準備,如體驗生活,搜集素材等。課中允許自由結合,自由“拜師”,自由朗讀習作,小組幫助修改,課后相互評點,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二度重寫。三是從習作要求上說,對習作的內容、寫法、字數不作硬性規定,讓學生按行文所需,該長則長,該短則短。
2、習作內容自行選擇:學生生活經歷、文化背景、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其選擇的習作內容自然也不一樣,高明的教師總是努力創設各種情境,提供各種機會,打開學生的思路,滿足學生習作的興趣和需要。于永正老師上《說說、畫畫、寫寫》的作文課,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之后,提供了班上的兩位學生、老師自己、孫悟空和豬八戒這眾多對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確定寫誰。這幾個寫作對象中,既有學生熟悉的,也有現實中不存在但感興趣的。這樣選擇性強,寫記實作文,想象作文都可以。由于有話可說,有感可發,學生寫出來的習作當然生動有趣,異彩紛呈,令人拍案叫絕。
3、習作語言多些個性:小學生的語言有獨特的個性特征。教師要肯定小學生大膽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極富個性的語言和句式,不強求他們的語言表達成人化,單一化。學生個體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也不應該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學生,應實事求是地、因人而異地看待他們。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成功的激勵,促使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發展。
四、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思考,學生對客觀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受,并要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必須掌握字、詞、句的基礎知識。比如,用詞準確。平時要掌握比較豐富的詞匯,對詞語必須有正確的理解。我很注意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學習和積累詞語,注意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體會,不能只滿足于記住一些詞語解釋就行了。有的學生雖然理解了詞語意思,如果不會應用,理解就不算到位。因此,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了解詞語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尤其鼓勵學生,把學到的詞語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其次,培養學生語句通順的能力。目前,小學中年級的作文,明顯地一個問題是句子不通順(如詞語不通、詞語重復、詞語順序調換等)。這些問題主要是對句子理解能力上不去,于是,我就引導學生調整不通順的句子,并加強聽說、說話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白怎樣才是通順的句子,句與句是什么關系。
五、進行作文講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講評是幫助學生鑒別作文優劣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措施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我過去作文講評,教師一手包辦,獨占講臺,把學生的作文宣讀一遍,學生聽了沒有思考的余地,更沒有發表見解的空間。這次,我組織學生寫了一篇半命題作文《我的xx》,題材廣泛,內容各取所需,百花齊放。在這次作文講評會上,每人將自己的文章朗讀一遍,班干部組織評估打分,學生自然可以分出好、中、差文章,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教師概括、總結,指出文章好在何處?需要怎樣修改等,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 周小芳等.《講究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與
技巧》[J].小學語文教學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