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是上學、念書、知識、考試、分數、升學?
不是。
教育的中心應該是人,是要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正常地成長,優秀地做人、成功地做事、幸福地生活。我們的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學生要學習的各種知識,但沒有規定要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幸福。
什么是幸福?讓學生自由健康的成長吧。教育家盧梭曾說過“教育即成長”,我們的教育理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其實,教育好比是農業生產,把種子種到地里,給它充分合適的條件,如水、陽光、空氣肥料等,讓他自由發芽、生長、開花結果……辦教育的確與種莊稼相仿,最重要的就是給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適的生長條件。
時至今日,我們的教育田地里中種出了一批“營養不良”的苗子,他們不是缺乏知識和技術,而是缺少責任感和憂患意識;他們有知識卻沒有是非判斷能力;他們有技術卻沒有良知。他們患上了人類文明缺乏癥、人文素養缺乏癥、公民素養缺乏癥。
這不禁令我們反思:我們的教育怎么了?
2012年4月,經合組織提出了21世紀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這些能力中沒有一個是要求學生具備考試能力的,而我們的教育卻培養了更多的考試機器和考試高手。
要想擁有這些必備的能力,就必須進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識、提高技術水平和轉變學習觀念。
如何轉變觀念?轉變成什么樣的觀念?是需要我們深思和進一步探討的,但是,就職場喜歡的員工素質而言(包括誠信、溝通、合作、謙虛、務實、勤快、注重細節、謹慎言行),我們是否可以想象到教育轉變的方向在哪里了。
(作者為國家副總督學(正司)兼教育部督導團辦公室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