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功能不同,又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優秀學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成功的,而問題學生的背后很可能有一個問題家庭。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來助力學校教育,是學校開辦家長學校的主要目的。
關鍵詞: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指導提高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家庭的協助教育,學校教育是辦不下去的。”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然而現實中,不少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后,家庭便卸下了教育的責任,學校教育就能把孩子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公民;還有不少家長,由于教育觀念不當,教育方法欠缺,教育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優秀學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成功的,而問題學生的背后很可能有一個問題家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車之兩輪,只有雙輪驅動,才能將孩子平穩地推向未來。那么,誰來指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能力呢?2010年國家教育部關工委啟動了全國家長學校教育實驗工作,實踐證明,推動學校普遍舉辦家長學校,是做好家庭教育給你做,實現家校合作的最切實有效的途徑。
2013年8月,筆者帶著學校開辦家長學校的困惑與迷惘參加了全國第二期家長學校研修學習,專家的報告,同行的討論,加上自己十八年教育教學一線中所接觸的家庭教育的反思和家長學校建設工作中一些膚淺的嘗試,讓我在家長學校建設思路上豁然開朗,對家長學校工作有了一些新思考。
一、探索多元課程,提高家長學校的實效性
探索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活動來提高家長參與的主動性。以家長會替代家長學校授課的現象比較普遍,家長感嘆受折磨,老師苦于家長上座率低下,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更談不上家教指導。然而,2009年我校在初二年級開展的“感謝有你伴我成長”大型體驗活動,讓我們對家長學校課程設置有了新的認識,該項活動主要針對青春期的學生出現叛逆,與家長不溝通、部交流的情況二開展的親子間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在精心設計的各類游戲中感受成長歷程中他人的關愛。每一個游戲完成,家長與孩子交流游戲中的感受,交換看法,當溝通逐步深入后,家長與孩子交換活動前安排的寫給對方的一封信,并進行交流。每年的活動,參加的家長及學生共計千人以上,活動中家長與孩子互動交流,觸動心靈,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化解了曾經的矛盾,共同感悟成長的艱辛與快樂。對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非智力因素培養等方面成長,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家長與學生的歡迎。這項活動的成功舉辦,給家長學校課程的模式帶來了啟示。家長學校的課程可以是家教經驗專家的指導講座,也可以是成功家教家長的經驗分享、同樣也可以是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大型體驗活動。但目前,理論課程可供大家參考的資料比較好找,活動課程設置方案的匯集還需更多的探索、挖掘。
二、抓好師資培訓,提升家長學校建設的基礎
家長學校雖然指導的對象是家長,但實施指導的卻是老師。從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情況來看,承擔此項工作的主要群體是班主任。要開辦好家長學校,抓好教師培訓,尤其是班主任隊伍培訓是重點。讓班主任認識到家庭教育的指導的重要性,并主動承擔起重視家教工作的宣傳任務。除此以外,立足學校實情,可以建立相對穩定而精干的家長學校教師隊伍,從有五、六至十年班主任工作經歷,已評上高級職稱不再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在職教師中選聘幾名素質較高的教師專門分年級指導家長學校建設工作,同時兼顧全年級家庭教育個體指導咨詢,可以幫助班主任從個別問題學生牽扯大量精力,難以提高班級整體管理水平的困惑中解脫出來。但這些專門從事家長學校工作教師的專業成長、培訓。希望教育行政部門能定期分層次組織提高培訓或以學歷提升的模式進行培養。學校選派、選拔,通過在職學歷提高,用兩年左右函授加面授的形式完成家英教育指導專業研究生學業學習,培養出一批專門從事家長學校建設的專門人才隊伍。
三、抓教材建設,增強家長學校教育的針對性
家長學校常態化建設,離不開統一的教材和規范的課程設置。目前,從幼兒園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比較完善、成熟。而高中階段的教材還不豐富,我們只能通過開展高中不同年級問題學生產生背景的探究,對高中階段主要家庭教育問題進行分類后,有針對性的開展指導,但由于基層教師多的是實際案例,理論提升水平不高。因此,家庭教育指導的效果還不夠理想。也希望更多有理論水平的專家能開發出比較完善的教材更好推進高中段家長學校課堂建設。
四、以課題研究促進家長學校建設
我校2005年開始開辦家長學校,在長期的探索中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如:開辦《喀什二中家長報》普及家教知識,推薦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舉辦家教經驗交流會,用家長中的資源教育引導家長;匯編家教論文集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這些好的做法的產生都源于學校對課題研究的重視,因為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就是工作實際產生的問題,2011年結題的班主任工作藝術及《班級文化建設》兩個國家級課題獲得國家級特等獎,用研究的眼光審視工作中的問題已成為班主任中的共識,這給我校以課題研究,促進家長學校建設奠定了思想基礎。
針對我們面臨的社會形勢和實際情況,對家長學校建設也有困惑,呼吁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能加以關注,解決,也希望有志于家庭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專家給于更多指點:一是學校承辦家長學校、要想長態化、規范化、組建專門教師隊伍是關鍵,可從人員編制、待遇、經費等方面,誰來給與政策和保障?二是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家校聯系及家庭教育指導該如何開展?三是“家庭教育”是家長所必須承擔的責任“這種意識的普及與推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需要行政推動與專家指導相結合。
推進家長學校建設工作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我們會繼續思考著,實踐著,努力筑好“家庭教育夢”來促進學校成才夢。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筑好“家庭夢”實現“中國夢”》
[2] 俞家慶.《全國家長學校教育實驗區工作
回顧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