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春天,活躍的課堂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方,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需要充滿生命活力,需要教師與學生互動。課堂引導者——老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要目標,這就需要教師把課堂打造成一個充滿學習激情的天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筆者經過多年的小學教學經驗,就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展開以下探討。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一、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因材施教。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以“賞識教育”為主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叫以通過對談心或課堂表揚的形式讓其盡快樹立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以自身為榜樣。對于名學生,尤其是名小學生來說,教師是其心目中最敬佩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向其性格和行為習慣,囚此,教師應該為人師表。
2、要注重實效。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標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分小組討論這種形式。其實這種形式看似非常熱鬧,實則并小能真止地起到討論的作用。往往是小組中學習成績突出者在思考,而其他學生則允當了觀眾,久而久之,這些同學就更不愿意去思考了。
3、優化教法,激發創新思維。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堂課可以將情境教學、探究教學、目標教學、互動教學、合作研討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創新教育思想優化組合起來,做到一法為主,多法并用。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習成為學生的種強烈的內心需求,一種持久的參與意識,最后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給學生提供一個主動參與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釋放。
二、新課改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小學質量
1、創設教學情境,讓課堂充滿活力。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只有當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了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教師在課前應該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計劃,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如在教學《采蓮》一文時,在課前我偷偷地把教室做了簡單的布置:在黑板和教室墻四周掛上了荷花和荷葉,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課一開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蓮》,并投影了課文的插圖。視覺和聽覺的刺激讓學生一下子就興奮了起來,都在認真地看著圖片,聽著音樂。在此基礎上,我說:“同學們,你們看見過美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你有過乘著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特別美。讓我們一起好好地讀一讀《采蓮》這篇詩歌吧。希望同學們通過圖畫和音樂的輔助可以在課文中找出這樣的感覺。”為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我借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蓮子充盈搖擺的情景”,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聞到了荷花的香氣,觸摸到了荷葉和小船。在教學的時候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給學生創造這樣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學習,發展個性思維。而合作學習,要努力做到有目的的合作,有實效的合作。給學生明確的問題,合作過程要有思考、有議論、有交流、有補充完善,力求使每一名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合作意識都得到提高,達到合作雙贏、合作共贏之目的。英國大藝術家蕭伯納曾經說過:“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兌換后我還是一個蘋果;而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流兌換后,我就擁有兩種思想。”這也說明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所在。在實際教學中切忌合作學習走過場,要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從客觀的角度講,我們的班容量很大,課堂上,不可能給每一名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而合作學習就彌補了這個缺憾,給每一名學生搭建了聽、說、讀、議的平臺,使他們能夠在平等的對話交流中深入研究問題、探討問題,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大家看到的是學生兩眼放光,小臉發紅,小手頻頻舉起的學習情景,而課堂教學也充滿活力,充滿激情。
3、發揮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以往的教學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以教師的活動為中心來展開教學,學生作為課堂的附屬只有聽的權利,而沒有發言的權利,這種教師單方面的教學使得學生倍感壓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強。新課程改革提倡建立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積極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樂學的氛圍,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與選擇權,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發言,敢于挑戰教材與教師,勇于發表個人獨特見解,從而徹底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多言堂”的轉變。
總之,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遍了學校教育的每一個角落,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希望廣大教師更新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讓我們的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素質教育要培養全面的人才,讓學生走向社會后不會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只有這樣,通過運用新的方法,堅持不懈,一份耕耘,一定會有一份收獲,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靜.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2] 喬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 2011.(21)
[3] 宋維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語文學刊,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