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的順利實施需要依靠教師的專業素質,而同時教師為實行新課程的需要發展自身的專業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 新課程;教師角色;專業發展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整個社會大背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全面良好的支撐基礎,這就為教師專業發展形成了正向的助動力。同時,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和課程教材開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能力,以適應新課程需要。新課程的提出與發展,對于廣大教師來說,即是對已經形成的教學模式的挑戰,也是促進自身專業進一步發展的契機。
一、傳統教育中的教師形象
教師承擔的是教書育人的責任,但在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傳授者,學術的權威,真理的化身,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單向輸出和被動接受的關系,把課堂教學看作是教案的展開過程。傳道、授業、解惑這一舊的教師角色,是我們長期以來效仿的楷模,自律的準繩。然而,國家對基礎教育進行的全面改革,提出了新的課程標準,促使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轉變教育理念,并扮演多種角色,重塑自身角色。
二、課堂中教師形象的轉變
小學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模式,教師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模式,而學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由此可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轉變傳統的角色尤為重要。
1、學生成長引導者。教師應該由學生的要求者轉變為學生成長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應當站在學生角度,關注每一位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做學生的指導者和促進者,真誠地與學生合作,走進學生的心靈,達到師生之問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共鳴、智慧的分享。這就需要教師樹立起正確的教師觀念,關注學生的生存和發展,真正將學生作為中心開展活動。
2、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在課堂等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新課程改變了教師的角色,不但倡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而且對教師的合作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教師在操作中要轉變教育觀念。因為新課程涉及教師對自己角色的理解和變化,新課程打破了教師作為“消極接受者”的角色,而將其定為“課程決策者”,教師必須接受或完成這個轉變。
3、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把“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作為首要選擇。同時,由于教育過程是復雜的、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不斷進行自主研究,對教育全過程進行全面、細致的思考,對包括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學方式等因素進行研究。教師應當不只是以固定的形式教授知識,而應該在教學中不斷研究與探索。
三、教師形象轉變的方式和途徑
1、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轉換。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是教師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的關鍵。因為對一個受過專業教育的教師來說,本體性知識與條件性知識并不是太缺乏,其發展主要是指獲得更多的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無論是觀念的更新還是研究的發現都需要實踐的支持,而實踐也需要新的理念與觀念的指導,在實踐中生成實踐性知識,通過新的知識指導實踐,才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不斷修正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
2、教師間交流促進共同進步。在教育社會學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教師常會產生教學上的偏狹性——教師專業個人主義,這也成為了教師專業互動,專業成長交流的隔離。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征,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緊密合作。教師們互相分享合作,共同分享成功、分擔問題,通過合作、互助學習來提升,有助于形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民主、和諧和合作的學校學習文化,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并將個體經驗匯聚為群體資源,形成積極向上、內涵發展的校園文化,為教師進一步的專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3、經驗總結與教學反思相結合。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反思具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立足于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分析和總結,在思考中批判吸收,促進自身專業水平技能的發展。“經驗+反思=成長”,一線教師應該是實踐者和理論家的結合,要建構“實踐一反思一再實踐”的反思性教學模式。通過說課、評課、課后備課、寫反思日記、課堂紀實、專家會診等多種渠道。培養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和反思能力。運用錄像反思法、教學反饋法和自我提問法等進行再思考,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理解。
總之,新課程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同時,新課程也為教師打開了新的視野,提供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朱陶.《論教師專業發展動力生成路徑》[J].
寧夏社會科學,2013(3):158~160
[2] 張延平等.《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J].遼
寧教育研究,2005(5):47~48
[3] 楊艷濤等.《關于傳統教師角色的反思與
新型教師角色的重塑》[J].吉林省教育學
院學報,2009(2):20~21
[4] 蘇虎紋.《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內
蒙古電大學刊,2013(6):54~55
[5] 苗春錄.《新課程背景下的校本培訓與教
師專業發展》[J].教育探索,2005(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