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要途徑,隨著中學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堂教學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課堂是由教師、學生及環境組成的復雜的社會體系,師生在課堂中通過交互影響來完成教學,達到教學目標。本文就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提高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高中物理學習困難分析
1、初中物理學習習慣在高中不一定適用。高中物理不良的課堂問題行為是影響學生物理成績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行為,有些同學沿襲著初中的物理學習習慣(如死記硬背公式、規律、例題解法),殊不知這些習慣恰恰是導致有些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進度快,容量大,有些同學只顧著記筆記,沒有將自己的思維與教學同步,導致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成績不理想,而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付出了比別人多而物理成績無法進步呢?對于影響課堂教學實施的行為,我們要關注,對于這些隱性的問題行為,我們也要關注。
2、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不明確,物理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生步入高中,大多會發現物理知識變得更抽象,更難理解了,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或在物理問題的思考上畏畏縮縮,不敢提出問題,甚至提不出問題;或表現為認為認真思考了也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所以選擇等待老師講解。總的來說,高中有部分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沒能充分地調動,當物理學習中出現了困難,往往無法獨立去解決,而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等待灌輸。
3、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由于當前的高考模式下,同學也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加上平時的考試,教師和家長又以考分為重要的評價標準,這樣的評價方式導致了很多學生的學習經驗不相互交流,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孤軍奮戰的多,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分組實驗中雖然有合作,也僅僅是合作完成實驗操作,缺乏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由于合作學習意識的缺失,導致有相當一部分學困生在物理課堂上表現為無所適從,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課后也沒有想去問其他同學和問老師,導致問題越積越多,最后喪失了學好物理的信心。
4、物理規律探究的思維可視化程度不夠。學習是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物理知識抽象、難懂,為此,我們的物理課堂不能只有教材和例題,更應該有能夠直觀顯示物理思維和思想方法的資源,如聯系學生的生活,如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如多媒體課件等等,豐富的、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思維的利器,但是當前的高中物理課堂,節奏很快,大部分教學時間和空間被例題和習題所充斥著,給學生所呈現的都是成品化的概念、解法和結果,缺乏過程的體驗,更談不上情感的滲透,所以勢必導致有部分學生失去物理學習的興趣。
二、高中物理課堂高效管理策略分析
1、認真思考教學的起點。對于課堂問題行為,我們除了責怪學生不好好學物理外,認為應該更多地從教師備課和教學問題的設計角度進行思考,我們的問題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問題的層次是否有序、有效.確保物理課堂始終有生成性,有吸引學生的亮點,必須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細致化的分析,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時間有限,教給學生多少知識內容,如何教這些內容,都必須認真的反思,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內,每分每秒都很金貴,我們在教學前后都必須結合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篩選,思考如下幾個問題:①哪些知識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獲得?②哪些內容需要教師的講授,學生才能理解?③哪些內容只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能有效獲知?
2、課堂教學以生為本。我們的物理概念課教學,知識相當枯燥,如果沒有聯系生活中直觀、生動的物理現象,或是借助于物理實驗呈現現象的話,學生的注意很難集中到物理課堂上來,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學生對哪些知識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分散了要能及時地進行調控,從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來看,或是因為學習疲勞了,或是因為認知水平與知識講解的深度出現了偏離,太難了學生思維跟不上,太簡單了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為了準確地、實時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我們在課堂上要把握好提問的次數和提問的內容來隨時調控課堂的進程與方向,有效銜接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和學生學習“摩擦力”這一節課時,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如果起點設置太低,學生沒有興趣,為此我們要去思考這節內容哪些是學生理解有難度地方,摩擦力的方向問題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尤其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教材更為強調“相對”一詞,如何幫助學生理解“相對”這個關鍵詞呢?為了學生理解“相對”這個詞的物理意義,教學切忌灌輸,教師應該從身邊的實例出發,和學生互動探究,對“相對靜止”、“相對運動”有正確的理解,通過實例的直觀呈現,讓學生“看到”靜止的物體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同時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也有可能是靜摩擦力,關鍵要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有沒有發生相對滑動.為了進一步滲透“過程和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聯系生活,設置問題:“假如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物理與生活、生產的聯系,感受到物理學習的重要性,更好地達成三維教學目標。
3、重視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三維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其他二維教學目標有促進和影響作用,健康的心態和正向的情感能夠促進學生更為積極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
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去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物理本身就抽象,有很多學生之所有物理學習興趣低下,主要在于教師、家長和社會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種過于強調結果性評價的評價機制是片面的,導致有相當一部分物理學困生就是因為考試成績始終不是很理想,導致習得性無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課堂教學進程不要太快,要善于發現學生探究成果中有價值的部分并予以肯定,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思維錯誤的成因,幫助學生解決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滲透德育,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必須從改變學生的世界觀與情感角度出發,促進物理方法論的形成與科學素養的發展,物理學屬于自然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力,亦是哲學的最高成果,我們在設置德育滲透目標時,必須將辯證法滲透作為一個目標,在實施物理教學時,我們應重視分析教材中知識內容的思想性和科學性,借助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物理現象進行闡述,抓住主要矛盾忽視次要矛盾建立模型歸納出物理規律,實踐證明哲學與物理的有機結合,將傳統的灌輸式物理教學提升為思想方法、物理觀點的教學,打破原有單一的以知識為目標初中物理教學模式,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均獲得有效的發展,在學生認知發展的同時,促進其正確世界觀的形成,在德育內容上,傳統的德育課程及其內容過于呆板和教條化,我們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原有生活經驗出發,構建具有生活氣息的德育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實現有效的牽引,潤心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