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轉折階段,是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處于該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其中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性意識的初步覺醒。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該如何對待自身的變化成了讓家長、老師、社會頭疼的敏感問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對如何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做學生的知心人做如下探討。
關鍵詞: 心靈;溝通;德育滲透;關愛學生
初中語文教材中就有一些情詩,如:《關雎》、《蒹葭》、《我是一條小河》等。在教學中該如何處理呢?有的教師有意識淡化它的愛情色彩,只把它當作追求理想的詩來教學。我認為欠妥,詩中的情感可淡化,而學生面臨的情感困惑可以漠視嗎?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一直對“性”采取遮遮掩掩的保守態度,以至于談性色變,時至今日,國人還或多或少受其禁錮。作為教師,又該如何對待之?避而不談,敬而遠之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嗎?教師要想真正關愛他們,就要走進學生的心里,幫他們解決種種疑難,做他們的“心理導師”。
一、正視情詩
正視情詩實際上就是正視情感問題。我直言不諱地對我的學生們說:“馮至被魯迅譽為‘中國最杰出的抒情詩人’”,他的詩感情細膩、真摯,常常帶有一絲淡淡的惆悵。他的《我是一條小河》就是一首有名的情詩,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我故意停頓了一下,觀察他們的表情:有的低下了頭,有的環顧四周,有的不解的看著老師,有的顯得很不安……然而沒有一個笑的。正如我所料,我這顆“原子彈”威力可真不小,反映夠強烈的,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看來該對癥下藥了。
我接著說:“情詩”顧名思義就是抒寫愛情的詩。愛情和親情、友情一樣都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但愛情是成年男女之間的事,我們是學生,要牢牢記住我們該做的事就是學習!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是一條小河》,看看‘我’的愛情是怎樣的,‘我’又是如何做的!很多學生面部表情自然了,證明他們平靜地接受了有關愛情的正確知識,不再覺得它不健康、讓人難堪。這讓我很自然地到了十年前在《干將莫邪》的教學中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文中有“身重”一詞,因是文言文,我解釋說莫邪懷孕了,行走不便,所以稱之為……話音還未落,已是哄堂大笑。我那時剛從學校畢業,沒有經驗,又未料到會出現此類情況,于是就板起面孔訓斥道:“笑什么笑?你難道不是你媽生的?”班上頓時鴉雀無聲。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我那時態度過于粗暴,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傳授的知識還是正確的,讓學生意識到很多事情是很正常的,不讓他們有骯臟、可恥的感覺。
二、正確對待情感問題
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在事情沒發生時進行預防,防患于未然。我以“愛情不期而至,我該怎么辦”為題,研讀《我是一條小河》,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將那份感覺深藏心底,在心中妝扮它美麗的形象,就如詩中所說的那樣“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裁剪成你的衣裳;把那些凄艷的花影兒,紡織成你的花冠”。與此同時,我們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學生,正如詩中反復講的“我流過……我流過……終于流入……”作為一條小河“我”一直在“流”,“我”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在教學《蒹葭》、《關雎》時我放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由思考、自由討論并以問答的方式進行鞏固,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我們還可以將知識進行遷移,提示學生:像《愛蓮說》中對待君子“蓮”的態度就很值得借鑒。學生會大聲說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教師可及時誘導學生將這種態度移到對自己所愛人的態度上來。
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促使一些學生警醒,也為了將書本知識延伸到社會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在學完《我是一條小河》后,和學生開了一個玩笑:師問:誰聽過“愛它就吃掉它?”生大笑:是廣告詞,我們都知道!師再問:是什么廣告詞?生答:食品廣告詞。師說:愛情不是食品,所以“愛它就別吃掉它”!生愉快的笑。我想這樣的不動聲色的批評所起到的教育效果要比劈頭蓋臉的指責好得多。
三、遠離早戀
由于學生年齡差異、發育早晚、社會環境影響等因素,有個別學生可能已出現了“早戀”。對這類學生該怎么辦?因為詩有多義性,雖然《我是一條小河》常被當作情詩來讀,但是也可把它當作追求理想的詩來看。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學習詩歌和指導我們的行為。詩中的“我”胸懷大志,那就是要流入大海,“大海”是“我”的目標。不管途中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沒停留過,最后“終于流入大海”,“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作為中學生我們應當向詩中的小河學習,要給自己定一個奮斗目標,以鼓舞和鞭策自己,遠離生活中的種種誘惑,包括早戀。
做學生的知心人,有意識地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于語文情詩教學中,既有利于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又能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感困擾時不至于無所適從,可謂一箭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