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練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會更加喜歡數學這門學科。
關鍵詞: 數學;興趣;基礎知識
一、當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弊端
1、教與學不能有機溶合一體。如探究教學時教師不能有效地調控組織,有的課堂學生是信馬由韁,教師任學生“馳騁”教師不知如何是好,教學思路雜亂無章,教學任務不能完成。有的是流于形式,學生探究的問題單一、膚淺等,教師不得不撇開學生的探究情況不管,仍然按自己構想進行教學,讓學生聽教師講,探究成了虛晃一槍。
2、學生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給學生更大的空間,教師仍然是牽著學生一步一步走向問題答案,生怕放手,擔心學生跑遠了,學生始終按照教師設計好的思路思考問題,即使是討論,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并不是本質意義上的研究,學生思維得不到很好培養。之所以會有諸如此類的現象,是因為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體制管理松散以及教師的惰性和社會家庭及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關鍵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有效的教學目標。要本著“以學論教”的原則,立足于學生的“學\",著重研究教師的\"教”。以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釆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來確定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學生學習的規律探討教師的教學規律。在教與學中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倡情境創設,情趣引入,新知探究,合作交流,提倡分層鞏固。優生:獨立完成;中生:合作完成;差生:個別輔導或集中輔導,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平等的參與學習的機會。注意課堂內外結合,教學目標應該延伸到課后復習和學生自我發展完善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其靈活性和數學學科的層次性、邏輯性,深度、廣度要適中,要盡量細化目標的表達,增強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課堂教學目標直接作用于課堂實際教學活動中,因此,目標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方法的選擇、環節的安排、活動主體等有明確的、具體的規范、導向和約束。
2、教學策略靈活選擇,綜合應用,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高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科學的,巧妙的,充滿思考的。學生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是否真正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開展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和機會。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善于動腦筋的好習慣。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探索、活動著,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講,“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師生的思維交流,學習數學家思維活動(隱含于教材中)的成果,并發展、應用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新的課程標準關于數學課堂教學,也提出要把知識的產生過程展示給學生,在教學中力求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學會科學的、嚴謹的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3、重視基礎知識的練習。我在教學中重視基本題練習,我感到它的作用能使學生結合練習演繹剛獲得的概念、性質或法則,達到對新知識的認識和鞏固。如果削弱基本題練習,過早出示各種變式題,效果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智能發展,要有厚實的基礎知識。所以,要把課上得扎實、樸實。我認為一般來說,新授課的基本練習與其他練習,題量的比是3∶2。這想法只指一般而言。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的基本練習,內容有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求體積,包括用文字敘述的題,或根據實物計算,以及根據立體圖形進行體積計算等。幾何形體的基本練習中,培養空間觀念是很重要的一環。在計算長方體體積時,我要求學生先在頭腦中想象與題中條件相符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模型,再解題。通過這些基本題的練習,學生鞏固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并且對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概念進一步深化。由于加強了空間觀念,掌握了解題的基本方法,像下面這樣比較復雜的題,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解答。一個長方體,相鄰的甲乙兩個面,甲面積12平方厘米,比乙面積小8平方厘米,甲乙兩個面的公共棱長4厘米,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解題思路是:甲、乙的面積各是兩個邊長之積,而公共棱長4厘米,它們邊長積中必定有一個因數是4,所以面積甲另一邊長是12÷4=3(厘米),即長方體的一條棱長為3厘米,面積乙的另一條邊長為20÷4=5(厘米),長方體的另一條棱長為5厘米,這長方體體積為3×4×5=60(立方厘米)。如認識除號時,用“一橫平,兩點均,表示平均分”,使學生把除號的寫法與除法意義結合起來,同時孕伏分數線、比號與除號意義上的聯系和符號書寫上的聯系;“均”、“分”同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又如,把整74看成小數時,我說:“74的小數點躲起來了,躲在4的后面。”同時配合教具把折在74后面的小數點揭示出來,學生看得懂,講得清,記得牢。通過這樣的引導,也為以后一系列有關整數化小數的問題,如小數乘法、積的小數點定位、整數除整數商是小數等,難點掃除了障礙。以后在分數教學中,任何整數添上分母1都可化成分數,學生說:“小數點整數后面躲;分母1整數下面藏。”淺顯易懂的語言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總之,新課程的到來,帶來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逐漸深入課堂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些都需要教育制度的改變,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的大力支持。學校必須給予物質上的支持,多舉辦一些教學創新活動,給學生創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的自信,從而引發學生更大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