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口語交際課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詞義可以明確,口語交際課是培養學生語言藝術和交際藝術的,這個能力不容忽視。本文分析了初中生口語交際的特點、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如何培養初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 初中;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立足社會的必備條件,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師生都對語文口語交際活動不夠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整體不高,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新的教育形勢更加關注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更加關注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生口語交際的特點、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
初中生從小學走來,向青年遞進,在其生理趨向成熟的同時,心理上的自我意識也會越來越強,講話開始更多注意自己的形象,怕講不好丟面子、挨批評,有意地選用其他“不講話的方式”表達意見。學生思維能力急速增長后,外在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往往跟不上思維表達的需要,要么有東西說不出來,要么說出來的不是要說的東西,碰到不熟的環境、不相識的人,更加緊張,甚至表達得語無倫次。越是感到自己沒說好,就越不想說,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如今不少初中生寧愿通過網絡、短信等表達,也不想大聲地說話,這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與成長。
口語表達是一個人思維活動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口語訓練本身也是以思維力為核心的智力訓練。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敏捷性、靈活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穩定的注意力、敏銳的觀察力、持久的記憶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有統計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用,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也就是說,聽與說占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75%,如果不善口語表達,一個人的事業和人生都會因此而打相應的折扣。初中生開始有基本的思想,基本的社會交往,說的基本能力也主要形成于這個時候。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說”的能力,至關重要。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說
以往上課教師提出需要口語表達的問題時,學生總是都低下頭,不敢正視老師,沒有進行積極的思考,而是在心里默默地禱告著“千萬別叫我”。經過教師的再三啟發,再三鼓勵,愿意回答問題的學生也總是寥寥無幾,即使有幾位學生舉手,那也是經常回答問題的學生。當教師叫了一位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他學生馬上神情變得輕松,如釋重負,低下頭的學生頭也抬起來了。而課下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他們也會流露出畏懼心理,不敢說,怕說錯。所以,教師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就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上既是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要根據需要適時轉換角色,對交際的話題親自示范或直接參加角色活動,消除學生對自己的畏懼心理。同時,對于羞怯、不愛說話的學生,教師盡量要激發學生說話的沖動,引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多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當眾說話的勇氣和信心。教師還要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從中獲得成功體驗、樂趣和自信。
三、創設口語交際環境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語言活動,這種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就無法進行。課堂是學生鍛煉語言交際能力得天獨厚的天地,教師應盡量讓他們施展,利用課堂創設說話表演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充當角色表演,讓學生以自身的表情來說話,在表演中學會表達,氣氛輕松、和諧、融洽。中國人覺得講漢語是件簡單的事而去學說英語、法語等就比較難,這就是因為在中國學外語缺少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因此,我們在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時,要精心創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學生的情緒會因而變得高漲起來,能調動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口語交際訓練要系統
除了課堂訓練外,還應該在課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語交際訓練。比如,利用班會課、課外活動時間等,開展課本劇表演、即興作文、即興演講等活動,以系統豐富的訓練來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定期舉行班級主題演講比賽。可由學生自己設計開場白和結束語,自己組織整個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提高,而且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進行課堂作文交流。把學生的優秀作文放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評改,讓學生從文章主題是否緊扣題目、詳略安排是否妥當、選材是否新穎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既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同學的優秀習作,也可以讓他們在交流評論的過程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1、多元評價,鞏固成果提升動力。評價的目的在于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與學習熱情,讓學生對自己的交際能力有一個全面而客觀的認識,既要看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同時又要看到不足與存在的問題,調整計劃,改進方法,以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得到全面而系統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讓學生看到成功,激勵學生。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機制,善于發現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的進步,哪怕是極其微小的,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必要的表揚,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與榮譽感,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產生更大的興趣與動力。在評價時,教師要依據學生基礎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兼顧學生間的差異性,確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這樣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全體學生口語能力的全面提升。
3、開展方法與經驗的交流。學生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總結與修正的過程,我們要做好總結與交流活動,讓學生就各自的思想、思路、方法等方面展開全面交流,一起分享心得體會,分享交際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曹維菊.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
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1):85~86
[2] 劉海濤.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
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
上旬,201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