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怎樣才能提高初中語文提問的質(zhì)量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僅要注重開創(chuàng)性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質(zhì)量;開創(chuàng)性思維模式
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對于課堂氛圍的把握與烘托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握這種氛圍的關鍵便是問題本身的合適與否。好的問題能帶給學生醍醐灌頂?shù)男Ч寣W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產(chǎn)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突破,進入理想學習狀態(tài)。但一些不當?shù)模热缜楦胁贿m合當時的情景,深度不適合學生認知的,內(nèi)容無意義,讓學生乏味的應是要盡量避免的問題。否則會讓學生索然無味,并逐漸失去學習熱情,老師再怎么聲嘶力竭地傳授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有效避開這些誤區(qū),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一、開創(chuàng)思維的能動性
何為開創(chuàng)思維的能動性?就是要主觀地洞見事物的內(nèi)涵。何為主觀?那是學生的一種自我意識。這種主觀性的發(fā)展會擺脫傳統(tǒng)課堂上學習氛圍沉悶的尷尬局面,并且開創(chuàng)一種更富于思維活躍性的教學局面。相信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會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產(chǎn)生無法估量的影響。
二、理解的多元化
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家庭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人物性格,面對有著豐富個性的年輕人群,既要注重他們認知上的正確性,又要注重他們對于文學作品的不同解讀。一千個人雖看到同一片天空,但他們的描述卻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這種多元化的理解不僅讓文學本身更具內(nèi)涵,還讓人格更加獨立完善。通過對這種觀念的注重,學生的個體心理發(fā)展將受到極大的鼓舞,在學習上將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多元化的理解對于文學本身就是一種深入剖析,學生通過這種剖析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這種互惠互益的學習模式不僅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有著積極影響,對于語文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三、老師帶給學生的突破
學生的自主性還不夠,這時候老師便承擔了一個重要責任,即對于學生容易忽略但又需深思的地方進行引導。一個疑問或者是一個矛盾點又或者是幾個關鍵詞,都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古語云:“拈一葉而知天下秋。”老師便是那個讓學生能知天下秋的指路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如此點燈之人當真不辱此言了。
四、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
學生在課堂上爆發(fā)出最大的學習潛能,除了自身的修養(yǎng)造詣外,老師的有力指導也功不可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首先老師要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死記硬背、靠成績定勝負、理解不夠深入等問題都會使學生學習起來索然無味,難以體會作品帶給他們的樂趣和學習本身的樂趣。所以,逐一突破這些問題的擔子便落在了老師身上,老師要學會挖掘作品中真正動人的地方,用有效手法教授給學生,這些手法或許搞笑,或許需要借助道具,等等,但對于學生能更好地接收老師所傳達的知識而言是有益的。此外,老師也可以抓住關鍵點進行提問式教學,更直接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問題如同一個連環(huán)炮,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也可以是一張大網(wǎng)集成起來網(wǎng)住要網(wǎng)的大魚,總之沒有固定的模式。開創(chuàng)性的思維引導需要開創(chuàng)性的手法,學生在不斷發(fā)展開創(chuàng)性思維的同時,其自我突破產(chǎn)生的成功感便會油然而生,這是一種更加自我的精神意識。
五、不同的引導
課堂上,老師向?qū)W生展示一幅幅畫面,通過老師的動情描述和學生的準確理解,才得以完成完美的教學,這其中有三點是要注意的。第一點,學生理解這些文學要以生活為依托,也就是各種各樣知識的積淀。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信息化的產(chǎn)物遍布我們四周,越來越多的信息充斥我們的大腦,這些信息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這些信息是需要被認真篩選吸收的,并不都有益于學生。學生要懂得正確地評判這些包羅萬象的信息。第二點,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要能充分利用自己了解的知識和獨有的情感去解讀課堂。對于一份作品而言,學生感受最深的便是自身最能理解的和產(chǎn)生共鳴的。這需要不斷挖掘、練習,以將理論與切身體會相結(jié)合。第三點,老師的指引。老師在課堂上是絕對的引導者。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感情引領學生理解作品,并讓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進行思考、解讀自己的觀念,增強學生自我思考的主動意識。此三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六、思維主動性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從一種一面講一面聽的單一授課模式為主,導致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不夠突出。想要跳出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討論是一劑非常合適的良藥,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也可以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會,寓教于樂。這些極具互動性的活動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習熱情更加高漲,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學生的心理上培養(yǎng)出了對于知識的探究和渴求精神。
七、拓展延伸課堂提問
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拓展提問是好的課堂提問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可以就教材的內(nèi)容、主題、結(jié)構或?qū)懛ㄟM行拓展提問,也可以就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體會進行延伸提問,目的是獲得拓展語文課堂的時空,并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交流情感的渠道,更是傳授知識的橋梁。所以需要我們注重的不僅包含提問者、被提問者,還有問題本身。有效的提問不僅要注意老師提問的時機,更重要的是問題本身是否切合當時情境。而學生作為知識的接收者,更應該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于問題本身而言,老師和學生都是它的傳輸者,能有效把握這一點,語文教學質(zhì)量將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毛乃軍.對于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的思考[J].考試(教研版),2012(11)
[2] 張凌霞.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J].現(xiàn)代交際(下半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