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刻苦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口算能力,本文作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實踐,對一年級數學教學做如下探討。
關鍵詞: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興趣;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習任務與情境緊密聯系起來,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動口、動腦、動手,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要從情境入手,引導學生數數,讓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數一數自己身邊個數在10以內的人或物體,或者用10以內的數表示人和或物體的數量。教會學生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例如,10只鳥,5只雞,6把刀,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要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一年級的數學教材,要讓學生用圖形,圓柱、圓圈、三角形、正方形分一分、數一數,理一理的基礎上,初步學習分類整理數據及填寫統計的方法,學會簡單的統計。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例如,我在教學得數是8、9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時,讓學生主動探索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要求學生分別根據和是8、8減幾、和是9、9減幾的要求選卡片、寫算式。在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再把學生說出的算式適當加以整理,以使學生對得數是8、9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并讓學生看教材的主題圖用小棒進行演算,通過動口、動腦、動手,他們很快就計算出來了,這樣一導入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要重視和加強直觀教學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好,抽象思維較差,因此,我在數學教學中很重視直觀教學,制作一些教具,讓學生通過耳聽、手做、口說、腦想等多種感官的活動,逐步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逐漸產生對新事物的興趣,是其學習新知識和促進思維發展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10以內數的認識時,通過學生動手擺小棒、畫圖形等操作活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的概念;在教5的分解時,讓學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3根,右手拿2根,合起來共5根,讓學生看手說:“5可以分成3和2?!痹僮寣W生想一想,5還可以怎樣分?“5可以分成1和4?!弊笫帜?根,右手拿4根,讓學生看手說:“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1和4”,利用5根小棒,讓學生邊拿邊說,學生很快掌握了5的組成分解和5的加減法。7可以分成4和3,7可以分成5和2……用類式的方法分別寫出其余各數的組成,還要熟記1~10各數的組成,熟記后學生就能夠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10以內的加減法學會后,20以內的加減法學生就會計算了。另外,一年級的幾何初步知識尤其需要直觀教學,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從而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初步會識別幾何形體。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形體時,讓學生從家里找來藥盒、手電筒、罐頭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把這些物體混合在一起,將這些東西根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進行分類,分類后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形體,再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有哪些,讓學生帶這些學具進入課堂,在堂課上利用直觀教學,讓學生說說我們身邊的物體,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圓柱和球,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學生興趣就高了。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堂課的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還能運用于實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更高了。
三、通過實踐操作,調動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一年級學生很好動,教學單憑老師講,學生只通過一種感官來進行學習,就容易感到疲勞、聽不進、記不住,打瞌睡,教學效果就不好。而通過多種感官,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擺一擺、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教學效果就好了。我在教學中,常常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棒、圓片、三角形,正方形。 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為了給學生創造人人動手實踐的機會,我讓學生把在家里玩的計數器帶來擺在課桌上。老師在大計數器上撥珠,學生在自己的小計數器上撥珠,并回答以下問題:“計數器上原來有幾個珠子?又添上幾個珠子?一共有幾個珠子?幾添上幾是幾?”,通過實際操作,使他們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9添上1是10,10添上1是11,10添上2是12,依次類推,10添上幾,就是10幾,明確了各數的來源。橫著擺一根小棒,小棒的右下方就擺出數字1的卡片;擺兩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擺出數字2的卡片,擺3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擺出數字3的卡片……學生邊擺老師邊板書:“1的前邊擺數字幾?為什么?”教學0的認識,引出“0”的認識,使學生知道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0和3、2、1一樣也是一個數,使學生明確0是起點,在第一根小棒的左邊擺數字0。在此基礎上,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數的排列順序,1在0的后面,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4在3的后面……9在8的后面,學習了數序的知識。
例如,8+9﹦17。老師在大計數器上撥珠,學生在自己的小計數器上撥珠,老師先撥上8顆珠,學生也跟著撥珠,老師在大計數器上9顆珠,學生也跟著撥珠,老師就問學生,現在大計數器上有多少顆珠,讓學生數一數,17顆。用同樣的方法計算,8+7﹦15,8+6﹦14,教學9+4得多少?9+6得多少?請小朋友們自己算一算,然后說說,你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教師小結:在計算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5加幾的試題時,引導學生用湊十的方法進行計算,例如,9+6得多少?先把6分成1和5,9+1=10,10+5=15,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把哪個數湊成十。在此基礎上,再學習10以內的減法,減法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腦、動手,使學生能夠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