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減負的同時又增效,一直是近年來語文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隨著新課改的頒布,閱讀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教學理念。那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對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實質上是在教學中,教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在閱讀中體驗生活,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閱讀學習還是一項綜合能力,它結合了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技能,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平臺。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文本、學生和教師對話交流的媒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語感,體會語言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閱讀中陶冶情感,培養審美情趣,鍛煉思維能力。
那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呢?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學生有了閱讀興趣,自然會融入到課堂中自主地進行閱讀,從而參與到閱讀教學中。那么我們該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多媒體展示。多媒體教學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已經得到普遍的運用,而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展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則會更佳。因為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元素于一體,能從感官上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進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來。以《三袋麥子》為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三袋麥子》的動畫,小豬的憨厚可愛、小猴的機靈、小牛的老實厚道都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等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小學生的感官意識比較強烈,看到這樣的動畫,自然能夠全神貫注地進行課堂的閱讀學習,體會文本的語言。
2、注重課堂導入。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有一個好的開頭導入,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注意力回歸到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愿意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極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也很容易走進文本,體會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小稻秧脫險記》,這是篇童話故事,題材本身就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剛進入課堂閱讀教學時就采用講故事、提問質疑的方式導入,激勵學生進行閱讀,如:同學們,眼下田里的莊稼都在茁壯地成長,正在吸收養分,享受著陽光的撫摸呢。可是有莊稼遇到麻煩了。它們就是我們今天的小主人公:小稻秧。它們遇到了什么麻煩呢?又是如何解決麻煩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小稻秧的遭遇吧。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有興趣地走進文本中。
二、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合理利用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尤其是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更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其中,“誦讀法”就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教學方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換言之,“讀”在閱讀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新課標明確表明:閱讀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文本,感受語言的華麗優美,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感悟閱讀的奧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格情操。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
那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誦讀呢?
以《泉城》為例。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沒必要條條框框地詳細講解,而應該指導學生通過反復地誦讀,了解文本的內容,感受濟南泉城的魅力。“說到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嘆?從這句話,學生很容易理解濟南的泉水很多,那么濟南泉水的特別之處在哪里?何以如此吸引世人的眼球?閱讀文中第一自然段時,有的學生感受到的只是繁、長,可是多讀幾遍后,就會發現這個句子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很美,它從形態和聲音兩方面向我們展示了濟南泉水的多和美,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想去旅游參觀的沖動,并且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濟南泉水的美麗。如在初步指導“珍珠泉”一段的閱讀時,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三組反義詞上:聚散、斷續、急緩。此時教師應該適時地做一些解釋,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珍珠泉的神奇;一個“拎”字,活靈活現地表現出珍珠泉的特點,將珍珠泉賦予生命。又如在指導閱讀“趵突泉”一段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趵突泉的視頻,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意境。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體會到趵突泉的美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趵突泉的由來——“咕嘟咕嘟”、“冒”形象地表現了趵突泉的泉水,因而得名趵突泉。
對于類似《泉城》這樣的寫景美文,教師要通過反復地指導誦讀,讓學生了解文本,感受景物的優美。然而對不同題材的文本,教師應該掌握指導閱讀的尺度,在閱讀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別的教學輔助手段。如在閱讀《徐悲鴻勵志學畫》時,教師應該注重指導學生閱讀外國學生的語言描寫,讓學生體會徐悲鴻當時的內心世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文本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此一來,學生更容易進入課堂角色,并且將外國學生趾高氣昂及徐悲鴻勵志報國的特點通過語言、神態、動作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從而更加便于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文本內涵。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改革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