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學生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間應建立起平等的對話關系。創建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的輕松,學的快樂,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有效性成了教師們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 輕松;興趣;快樂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有幾點體會:
一、良好的紀律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教師要經常強調紀律問題。沒有良好的紀律作保障,學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老師講得再多、再好,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一貫遵循“不安靜不開講”的原則。即使在練習課上,我也是要求全班安靜,只有學生靜下來了,才可能專心去做題。例如:全班先靜坐,坐得好的同學就可以做練習。坐不好就不準做。使學生的心慢慢安靜下來了,再做題。安安靜靜地完成練習,這樣的練習才能取得極佳的效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這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太陽》這堂課。針對題目引發學生發揮想象課文有可能寫什么內容。因此學生也毫無顧慮的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太陽給人們送來什么?等問題。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①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②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③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④借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⑤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三、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2、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
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五、把握學生思維發展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后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六、用競賽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要想小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興趣,必須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成功所產生的喜悅感是不斷地強化學習動機,并鼓勵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對優等生固然需要不斷表揚,促使他們進一步努力;而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讓學困生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更為重要。所以,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入手,設置競賽活動,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獲得體驗。
學生都是愿意爭當第一的,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興趣,可以開展寫字比賽、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查字典比賽、等,學生非常樂于一展特長。在比賽中培養了學生合作、競爭意識,學習的興趣更是得到了提高。另外,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敢于從自身找原因。應努力讓自己成為一位知識淵博、語言幽默的人,要從平時下功夫,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教學方法多樣化,兼顧到全體的學生。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興趣,觀察就會細致,反應也就會靈敏,創造性思維和各種智力活動也最活躍。小學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發和拓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不僅是學生的問題,教師還要重自己身上思考。另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務,只有培養起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作為當代小學教師,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改。
積極應對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取得能力發展與興趣提高和諧統一地結合起來,體驗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勢在必行。當然,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作為教師,不得不改變角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靈活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為師生合作的過程。教師還要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而達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