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怎樣才能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是體育教師重視的問題。在教學中合理地組織運用,從而做到教學結合,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關鍵詞: 體育教學;激發;興趣
一、體育教學的現狀
學校體育工作仍然是高等教育中最薄弱環節。學生部分身體素質指標下降已經成為了高等教育中的突出問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
在生活中,學生普遍存在沒有業余愛好,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不喜歡與人交往的現象,更嚴重的是個別同學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怕苦怕累,沒有規劃和培養一個終生受益的愛好;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不是因為身體素質非常棒不需要體育鍛煉,實際上每年的學生身體素質測評的結果都非常的差;不喜歡與人交往不是他們已經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是因為同學們內心中的害羞、恐懼、自負及自卑。大多數人都知道體育鍛煉的益處,但是,真正每天都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卻是非常的少,即所謂的“駝峰式的認識”。因此,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仍然任重道遠,更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傳統教學有相對的優勢,多媒體教學可以圖文并茂使得教師在講解時更生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學習方式更能符合學生的特征、要求。體育老師可以放映一些關于體育之類的動畫片或者是NBA這樣的影片,例如約翰遜出神入化的傳球,喬丹魔術般的投籃,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住了。整個體育課也會熱烈進行。因為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一到教學之中,這種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還可以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常常對技術動作練習等感到枯燥無味,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游戲是學生都喜歡的形式,教師可以將技術動作練習融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跳遠、跳高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難點是起跳技術,學生在剛開始練習時上肢與下肢很難做到協調一致,影響到跳遠、跳高技術的掌握。為解決這一問題,采用游戲“海豚頂球”進行練習,作法是將一個軟式排球用細繩系著,用竹竿懸掛在沙坑或跳高墊前一定距離和高度處,要求學生在做起跳練習時,必須用頭觸及軟式排球。然后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看哪一組同學頂到的次數多,教學重難點就在玩的過程中逐步被突破。
三、開展雙向互動的教學
師生互動的雙向教學組組形式,代替了單調機械地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輸組織形式。師生互動保證了教學信息的反饋,教師的教能得到學生的響應,學生在與教師的配合中學會學習。一方面,師生互動的前提是教師要承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是教學改革觀念上的保證。傳統教育中,教師掌握著課堂的話語權,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只能被動地服從教師的要求。教師為了應試在教教材,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動作進行模仿,考試能通過就萬事大吉了。學生成了體育技能的“機器人”,感受不到體育學習的意義、興趣,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之間沒有達成思想上的共鳴,不能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現代教育改革將學生的主體性放在了教育的首位,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宰者、學生學習的包攬者,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啟發者和幫助者。教師教學更多體現了人性化,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組織體育教學,這樣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和喜歡,從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師生互動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思想、教與學上的碰撞。教師向學生提問就是很好的師生互動方式。教師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啟發學生探究思考。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發現自己認知上不足,及時加強復習和改正。比如,提問學生“前滾翻”的分腿動作要領有哪些,團身前滾翻、遠撐前滾翻、魚躍前滾翻的區別有哪些等等,既加深了學生對動作的要領掌握,又提高了動作質量;教師提問要注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動作技能掌握的薄弱環節。如果學生對專業術語不明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變成口訣、形象的比喻等。教師通過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避免分散注意力。
四、實施分層教學
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班級里學生的學習狀況各不相同,學習基礎、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等原因,使體育教學成績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只有考慮到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所有學生的體育成績。一個體育教師要面對五六十人的班級,要做到面面俱到談何容易。因此,教師要找到學生差異的分步規律,把學生分成上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目標突出后,根據學生的不同體育學習狀況,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策略,缺點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評價標準等,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進步的可能,在最近發展區域能“跳一跳,摘果子”,達到預定的學習目的。比如,對于學困生,教師不能給予他們過高的學習要求,動作難度要降低,側重于模仿練習,讓學生漸漸自己從中找出學習的竅門,激發學習興趣;對于中等生,要強化訓練,提高學習的層次,在專項技能水平上進行培養,進一步提高;對于優等生的學習,教師可以提高體育活動的難度,體育訓練的強度,強調專業性。
在評價標準上,也應該有所差別,評價要多樣化,不能用對優等生的評價標準對待中等生,對每個層次的學生有準確的定位,有助于學生的認知。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學生素質的提高,除了評價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當中有定性、定理、主觀、客觀評價。在兼顧差異教學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整體的教學模塊的安排,體育教師要做好銜接工作,讓整體和個體協調統一,保證每位學生能在集體中順利學習,不斷提高。
總之,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方法很多,以上是我僅就某些方面進行的思考。在教學中,教學方法的使用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從體育學科自身特點出發,根據中學生的身體、認知、興趣等因素,在教學中合理地組織運用,從而做到教學結合,提高體育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