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統的化學教學,常常縮短了認知過程,削平了思維坡度,加快了教學進度,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搞“題海戰”。這種所謂“短、平、快”的戰術,往往導致化學教學出現教師教得多、學生思考少,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少,學生練得多、教師評得少等現象,剝奪了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自主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構建有效課堂,我們進行了高中化學“主體探究教學”的探索。所謂“主體探究教學”,是指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化學學習、主動探索化學知識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 高中化學;主體;教學
“主體探究教學”的操作流程,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去領悟科學本質,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展人的天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得到有效的科學教育。它由以下四個環節構成: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主體參與,自主探索;交流總結,反思評價;拓展遷移,學會創新。
一、創設有效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所謂的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的各種情境,以促使學生去質疑問難、探索求解。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有價值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自學,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有關“氨”的知識時,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如,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時,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生氨氣泄漏事件,整個廠區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圓數百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進入廠區呼吸都感到困難,廠區內寒氣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報案后立即制訂方案,出動上百名消防隊員,十余量消防車……
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為什么在液氨泄漏時工廠里會寒氣逼人?如何吸收彌漫在空氣中的大量氨氣?被圍困在污染區的群眾怎樣做才能保證不吸入氨氣?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相關的氨的物理性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應用能力,進而使學生在自主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找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二、參與是學生主體體現的關鍵
學生對知識有了興趣,有了研究的熱情,就要讓他們積極行動起來,讓他們不僅要熱愛學習,而且要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真正體現和保持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改進和改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要講得得體告誡適度,授要授得得法有效。我認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他們在活動中自己主動而獨立地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應該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關鍵。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中,另一個要素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改善學生的主體結構.主體結構中的動力系統具有激活、驅動、強化和調節的作用,學生能否主動地參與學習,其本質是學習活動是否出于自我需要,這一方面和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有關,另一方面也和我們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導學活動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有關.學生人數多,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參差不齊,如果我們采取“一刀切”的教學目標,或就高不就低,或就低不就高,自然導致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感到困難,部分學生則感到太淺顯,這又怎么能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如果我們能抓準學生的學情,制定出分別處于他們各自的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目標,并為其提供適應的導學方案,讓絕大多數同學能“跳一跳摘果子”,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這種積極性的驅動下,學生必然更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種活動既指外部的學習活動,更包括內部的思維活動,還包括內外活動的雙向轉化.按照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過程,就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即不但用舊的、已有的認知結構同化新的知識,建立新的更高的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本身就是再創造。
三、培養分析問題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實驗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來自學生的好奇心和對實驗的成功體驗。完成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和教學計劃中的學生分組實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怎樣將學生的這種好奇心轉化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內在興趣,僅靠這些教材上的實驗顯然是不夠的。在上化學第一課時,除了書上的幾個實驗外,還可以準備“紫色石蕊滴入鹽酸溶液中”、“紫色石蕊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讓學生真正通過顏色的變化體驗成功的實驗。平時,開展“化學與生活”、“化學與健康”的知識講座,讓學生親身體驗;并開設多彩的能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的課外實驗,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和研究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案,并獨立完成所設計的實驗,使學生在情緒高昂、興奮的狀態下自覺主動地掌握知識,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其主體性作用。
四、要培養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培養鍛煉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意識的主要標志為獨立性、自主性以及創造性①,因此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應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為主。在高中化學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應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相信自己,并敢于挑戰自己,在課堂上則主要表現為對教學技巧靈活性掌握以及創造性使用。因此,要在課堂實踐活動中,要鼓勵學生創新性學習,老師則要創新性教學,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的關鍵性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將外在的教育內化為內在的主體意識。要在對學生進行主體意識教育的基礎上,將外在的教育內化為學生自我的主體性意識。只有學生真正具備了主體意識,在“參與自我發展、在學習活動中實現自己的本質力量的自覺性就越大,從而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力量,不斷地調整、改造自身的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并嘗試性地超越自己,從而將化學課教學引向成功。
參考文獻
[1] 朱玉軍.劉東方.概念轉變教學的基本理論依據和有效策略.以高中化學為例.課程·教材·教法,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