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的智能分為八個范疇,其中,空間能力是人類的一項重要智能,很多職業都需要具備空間能力,它是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能力。目前,中學里面承擔著培養學生空間能力的學科有數學、化學和地理等,其中,地理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地理學研究的核心是人地關系地域系統,“地”是指地球表層空間,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特征,而且闡明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規律。[1]歷年來,各地的地理高考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空間能力的考查,如能將地理空間能力進行合理的歸類并分類應對,將可以高效備戰高考。
一、地理空間能力的內涵
地理空間就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即地表空間,是人類活動所能達到地下和天上在內的圈帶。和數學一樣,地理學解釋的空間也是三維(長、寬、高)空間。[2]因為地理空間涉及到的范圍可能是非常大的,超過了我們的視覺范圍,亦或為了長久地保留某個地理空間的形態,因此,我們可以將不同的地理空間用各種地圖、剖面圖、景觀圖、模式圖等圖形表示。地理空間能力是指在地理學習與解題的過程中,學習者運用與解決已有圖形或在腦海中建構或操作相關的心像的能力。
二、地理空間能力的構成
地理空間能力這個復雜的系統是由地理空間識記能力、地理空間觀察能力、地理空間定位能力、地理空間分析能力、地理空間描述能力、地理空間想象能力六個子系統構成。
1、地理空間識記能力。在地理教學中,空間識記能力是基于空間角度的對地理事物的名稱、形狀、大小、絕對位置、相對位置、分布、格局、空間規律等方面內容的識記,它是其他方面空間能力培養的基礎,識憶能力的好壞對其他空間能力的高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地理空間識記內容貫穿于地理教學的始終,如:地球和地圖,重要的經線和緯線穿越的國家和地區,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和位置,世界上重要國家的輪廓和位置范圍,全球的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圖,世界洋流分布圖,水循環示意圖,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等。學習有關空間識記部分的教學時,關鍵要盡可能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意義識憶,而非機械識記。
2、地理空間觀察能力。地理空間觀察能力是指個體通過感觀器官觀察地理事物的能力,如地理學科中最常見的一些地圖、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等值線圖和統計表格等,通過觀察提取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為后面的空間分析和決策提供相關的信息支撐。觀察圖形,首先要觀察圖形中由哪些要素組成,這些要素之間的空間聯系是什么,其中,分析要素之間的空間聯系非常重要,不然呈現的要素將是雜亂無章的,認識到空間聯系,也就認清了要素的空間分布規律,進而認清了地理事物的本質。
3、地理空間定位能力。地理空間定位能力是指確定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地理位置是由經緯度位置決定的。常用的地理空間定位方法有:①絕對位置定位法:根據經緯度坐標和海拔確定地理事物。②相對位置定位法: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和周圍的事物具有聯系,可以通過記住一些典型區域的位置,再根據要判斷的地理事物與典型地理事物在方向、距離上的相關關系,來確定地理事物[3]。③輪廓定位法:可以通過獨特的輪廓特點確定地理事物。如:每個大洲、國家、省級行政單元都有其獨特的輪廓。④典型區域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征、生物特征、土壤特征、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城市中的建筑景觀、建筑格局等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或特殊性,這些特征是判斷地理事物的重要依據。
4、地理空間描述能力。地理空間描述能力是指運用地理專業術語描述點狀、單條線狀、多條線狀、面狀等地理事物的能力。點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應從點的大小、疏密程度、排列狀態規律等角度描述。線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應從走向、延伸方向等角度描述,如果曲線中有拐點的存在,要注意拐點的位置,并分段描述曲線的空間狀態。多條線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應從總體走向、疏密程度、延伸方向、凸凹情況等角度描述。面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應從事物的范圍大小、延伸方向等角度描述。
5、地理空間分析能力。地理空間分析能力是指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格局、分析比較兩個或多個相似的地理空間和分析地理空間的動態變化等。
6、地理空間想象能力。地理空間想象能力就是指個體以頭腦中已有的地理事象和地圖所反映的空間形式為基礎,通過加工、改造、重新組合等創造性的活動,形成更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空間新表象的能力[4]。
三、從空間視角解析三道高考地理試題
【例1】(2013年江蘇卷)一艘海輪從上海出發駛向美國舊金山。當海輪途經圖1中P點時正值日出,圖中EF線表示晨昏線。讀圖回答1~2 題。
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最接近
A. 15°N,135°E B. 15°S,135°W
C. 23°26′N,0° D. 23°26′S,180°
2.下列現象發生時間與海輪途經P 點的日期相近的是
A. 江淮平原地區正播種冬小麥
B. 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值梅雨季
C. 北京一年中晝長最短
D. 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圖1是以世界地圖為背景的示意圖,解答本題組的關鍵是要具備空間觀察能力,觀察示意圖,確定圖中重要的地理要素EF線為晨昏線,再進行空間定位,上海市和舊金山市在圖中的大概位置,材料中已知“海輪是從上海市駛向舊金山市,經過晨昏線上的P點時正值日出”,由此可以畫出海輪的駛出方向的箭頭為由東往西,EF線以東為晝半球,南極點附近地區在EF線以東的晝半球,出現了極晝現象,因此調出空間識記內容:“太陽直射點位于23°26′S時,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進而進行第二次空間定位,即南極圈的位置為南半球小的虛線圈,大的虛線圈為南回歸線,再通過觀察示意圖,得出出現極晝的范圍未達到南極圈,因此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大約位于15°S,此時北半球處在冬半年,即二十四節氣中的從秋分到春分,下面需要進行第三次空間定位,第二題的四個選項中的江淮平原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北京和塔里木河都位于北半球,處于冬半年,下面要調出空間識記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空間分析,江淮平原地區播種冬小麥的季節為秋季,A選項可能,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為夏季,北京冬半年晝短夜長,塔里木河為我國西北地區的內流河,河流補給方式主要為高山冰雪融水,流量最大的季節非冬半年。
本案例在考查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和空間識記能力的基礎上,多次考查了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例2】(2013年四川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3題。
3.下圖是甲國地圖。甲國是美國重要的服裝進口國,服裝生產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該國重要的工業中心,紡織、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業部門。與甲國東部城市比較,指出該國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點。
本題沒有直接考查圖示區域城市的分布特點,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該區域東西城市分布的差異,說出西部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重點考查了學生在觀察和分析點狀地理事物的基礎上,對點狀地理事物的空間描述能力。通過觀察圖例和圖中內容以及比較東西部的城市可以發現,與東部相比,西部城市較密集,且西部的城市等級較東部總體高,東部的主要地理事物是河流,而西部的主要地理事物是鐵路,東部城市多沿河布局,而西部城市主要沿鐵路布局。
本題使用準確的地理專業術語描述空間分布特征非常重要。即使學生具備了空間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但是如果表達不清楚或者答題語言不規范都將會影響得分,這就要求在平日的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地理專業術語的使用,教師在地理課堂中少說大白話,還要注意對學生不規范語言的糾正,這樣養成習慣,不出語則已,一出語必將是地理專業術語。
【例3】(2011年安徽卷)圖3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圖,完成4~5題。
4.該地可能是( )
A.剛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緣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區
5.僅考慮地球運動,圖示窗戶、屋檐搭配對室內光熱的影響有( )
①利于夏季遮陽,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內的日照面積逐漸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陽作用逐漸增強。
④利于減少室內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午太陽高度大的光線是該地夏至日,正午的光線,正午太陽高度小的光線是該地冬;至日正午的光線,不論是夏至日還是冬至日,太陽光都是是從南方照射進入房子,由此可以得出該地位于北半球,同時根據冬至日到夏至日之間的正午未出現過太陽高度為90°的情況,調出空間識記的內容,可以判斷出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四個選項中只有北美洲五大湖地區符合要求。
第5題考查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可以通過畫輔助圖來彌補空間想象力的不足,圖4和圖5為圖3的輔助圖形。頂窗上面的屋檐的作用是利于夏季遮陽,使得入室日照面積如圖5中從4處延伸的一條線,由于入室光線少,因而室內比較涼爽,可以減少制冷設備的使用,從而節約能源,如無屋檐的存在,則入室日照面積則為圖4中的1區域。底窗上面的屋檐使得夏至日正午無太陽光線入內。底窗的作用是利于冬季采光,使得冬季入室日照面積在原來的5區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2區域,室內相對暖和,可以減少制熱設備的使用,因而節約能源。冬至日正午室內的日照面積為2區域和5區域,春分日正午室內的日照面積為3區域和6區域,從圖中很明顯看出,日照面積減少。春分到夏至,正午入室日照面積由3區域和6區域減少到4光線,日照面積減少,這說明屋檐的遮陽作用逐漸增強。
綜上所述,將地理空間能力進行合理的歸類,從空間視角來解答高考地理試題,將會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