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貴在改變過去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他們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閱讀教學;興趣;能力;質疑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基礎教育之基礎的小學教育,如何進行學法指導也成為我國小學教學改革的熱點課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刻反思,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促進教師之教,培養學生之學的靈丹妙藥。下面,我就閱讀教學的學法指導談幾點看法。
一、閱讀教學學法指導要講究靈活性,體現多樣性
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二、閱讀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思維逐漸滲透
閱讀教學承載著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項教學目標,所以,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不可能是機械地、獨立地灌輸,只能是自然地滲透。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
1、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訓練。學習的過程就是建構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開展一系列智力活動,如學習生字新詞,擬訂學習提綱,抓住教材重點,探索學習目標,獨立完成練習,進行自我檢查等。其中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訓練,培養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吸收學習信息、組織知識信息的能力。
2、引導學生展示思維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質是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矛盾,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憑借教材的具體內容質疑,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結論,而且從中領悟出學的道理。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問一問:“這個結果你是怎么得到的?”這就是我們在教學中要追求的一種境界,不僅僅要學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學生明白為什么。
3、引導學生感知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抓住典型范例進行示范,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孕育著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便于從教師的示范中領悟學法,總結學法。
三、閱讀教學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①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②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③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我們一定要讓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一種可貴的精神財富。
總之,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感情的生命個體。他們有各自不同的個性、愛好,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和知識儲備,這必然決定了他們對所讀文章理解的不同。閱讀是一個再創造、再認識的過程,是一種個體的情感體驗。學生的閱讀應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們理當尊重學生不同的閱讀感受,這樣學生才敢于發表獨立見解,才能夠“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