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向來是新課標重點強調的部分,一直以來,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的實驗技能訓練中明顯的重結論輕過程,而高中化學實驗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技能,化學實驗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好化學實驗教學,是搞好化學教學的關鍵。搞好化學實驗教學,需要擯棄傳統教學中循規蹈矩的思想和做法,大膽創新,探索化學實驗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各個實驗,更好地發揮化學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讓化學實驗教學煥發生機,同時讓學生在得到知識時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關鍵詞: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一、培養良好習慣,鞏固實驗基礎
化學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具有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化學學習的初步階段,學生剛進入高中化學的情境,對于高中化學深奧知識感覺陌生,高中化學實驗更是云里霧里。而高中化學實驗只有在嚴密的實驗過程和明確的實驗目標指導下才能發揮出其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在初步階段,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實驗習慣、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促使學生養成愛護實驗器材、整潔有序的實驗美德,為實驗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化學必修一第一章“從實驗中學化學”就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對實驗流程有清晰明確的理解。教師在此章的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使學生認知試管、燒杯、燒瓶、各種試劑瓶、量筒、酒精燈等基本常用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制取蒸餾水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有條理地進行,實驗的先后順序要清晰、步驟不能缺失,實驗后要整理好實驗器材和實驗平臺。只有實驗的步驟正確、條理清晰,才能為更深入的觀察實驗、探究實驗準備條件。
二、探究實驗,突破重點難點
越來越多的老師注重探究性實驗的研究,探究性實驗一般都是先對實驗有一個初步的猜想,并以此來設計科學嚴謹的實驗進行驗證求實.這種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是探究性實驗在度上卻很難把握,過于開放就容易造成過程難以控制、學生頻頻失誤,拖延時間長且學習的知識不系統.因此,在實施探究性實驗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鉆研教材,對探究性實驗做精心的準備,比如在講《金屬及其化合物》中有關鋁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講解時,課本上對于其兩性問題僅僅從方程式上加以說明,我們不妨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究性實驗,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氧化鋁的兩性,在探究前利用在鋁的提取中,使用氫氧化鈉溶液溶解氧化鋁的流程來提出疑問,激發學生在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概念上的沖突進行設疑:氧化鋁究竟是酸性氧化物還是堿性氧化物?在此基礎上談論并設計探究性實驗: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實驗和氧化鋁與鹽酸溶液反應的實驗,充分的利用這個實驗的發生,順利的引入“兩性氧化物”的概念,從而建立兩性物質的思想,再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鋁兩性的探究就變得水到渠成。
三、認識興趣的作用,創設科學的教學情境
實驗課程的趣味性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在實施“啟發——探究”式教學時一個很好的利用點。教師應當認識到興趣的作用,通過創設科學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們對于課堂教學的興趣。
某次課堂上我給學生出了如下思考題:有關催化劑的催化機理等問題可以從“乙醇催化氧化實驗”得到一些認識,某教師設計了如圖裝置(夾持裝置儀器已省略),其實驗操作為:先按圖安裝好,先關閉活塞a、b、c,在銅絲的中間部分加熱片刻,然后打開活塞a、b、c,通過控制活塞b和c,而有節奏(間歇性)通入氣體,即可在M處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
學生們看到這套實驗裝置圖后既覺得熟悉但又不是立刻能夠將裝置圖完全看明白,這套似曾相識的實驗裝置立刻引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們對于實驗課程的興趣也油然而生。我會有意識的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并分析這套裝置,想一想各個裝置中都發生了哪些反應,整套裝置又達到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目的。我會適時給予學生相關指引,讓學生能夠有所啟發,進而能夠在正確的思維模式的指引下更好地展開對問題的探究。這個過程中“啟發——探究”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其作用及意義。
四、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化學實驗
1、組建合作實驗小組,促使學生能夠獨立或者與學生完成化學實驗。化學實驗教學中,一些實驗單憑學生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組建化學實驗小組。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教師要選擇化學實驗能力強以及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實驗小組長,并由小組長做出具體分工,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隨時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并完成實驗報告。在實驗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釋疑問難,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理解能力。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有些不方便在課堂上完成的實驗或者一些微觀化學實驗,通過實際操作學生無法感悟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化學實驗教學。
五、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家庭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展家庭化學小實驗,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例如,講過第一章第一節“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的測定”后,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一個家庭實驗;利用身邊的材料,驗證空氣中氧氣含量為21%(體積含量),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回家后,大部分同學會用茶杯代替鐘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小蠟燭代替紅鱗,反復進行實驗。實驗成功了,總結出操作的要領:實驗不成果,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個實驗,同學們根據選用器材的不同,設計出的法案也不盡相同,通過實驗,比較出不同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在這樣的家庭化學實驗中,同學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面,選擇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設計,其中必然蘊涵著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必然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