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園林綠化樹種的選擇是城市綠化生態功能和城市植物多樣性景觀的基礎,也是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園林綠化中的植物是城市園林綠地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綠化的主要材料是樹木,樹木需要經過多年的培育生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 城市園林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方法與對策
一、園林綠化樹種選擇
1、園林綠化樹種的原則。①本土樹種和外來樹種相結合的原則。應充分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方面的條件,將本土樹種當成是園林綠化的主力,有效避免樹種出現單調,將打造多彩的園林景觀作為基本的目標,采用適宜當地成長條件的具備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優良外來樹種。②功能性與觀賞性有機結合的原則。在選擇樹種進行綠化時,應該將觀賞價值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考慮到其美化效果時,再考慮采用片植、塊植以及其余的培植方式觀賞效果。不同的園林綠地其功能性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只有將樹種的觀賞性與功能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好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③生態屏障和觀賞性相互結合的基本原則。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應該突出其文化性方面的基本原則,注重將生態屏障與觀賞性進行有機結合,既要做到保護好名勝古跡,還要具有很大的觀賞性。
2、樹種選擇。①落葉藤本樹種。落葉藤本樹種是在喬木、灌木以及地被所處中間的類型,能夠在城市綠化的見縫插綠中顯示其獨特的功能。立體綠化形式是大力增加其綠化面積的有效形式,并能夠有效降低城市綠化的成本。在進行人工造景的過程中,落葉藤本樹種可以和橋、廊、墻等地段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其獨特的藝術景觀。②喬木樹種。喬木樹種在人工打造的園林中占有主導地位,其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的重點,能夠進一步豐富生態體系的立體方面的結構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城市綠地景觀的設計上,喬木能夠很好的體現園林整體的輪廓線,并且以其樹形、色彩以及花葉果組成優美的園林景觀。③灌木樹種。灌木樹種的地下部分的根生存能力強,在地上部分的成長速度也很快。一般園林綠化植物種群中,灌木植物在使用方面的數量很大,根據經驗,綠地喬木與灌木的比例為1:6,如果再加上綠籬的話能夠達到1:12,是整個城市生態園林城市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綠地園林的建設中,主要是由于灌木樹種不僅品種多,而且品種的質量較高,能夠根據地理位置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園林造型,便于進一步豐富景觀層次上的結構,并有效提升園林整體功能。
二、園林綠化樹種的配置
1、生態園林。對于名勝古跡等地,一般是使用喬木為主,采取喬木、灌木與草地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名勝古跡、生態屏障與休閑娛樂的文化生態園林。
2、生態綠色屏障。河流兩岸以及道路將為城市綠地所保護,維持好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綠地選擇上應該采用雪松、刺槐以及楊等為主,這樣在達到綠化功能的同時,還能夠起到很好的生態屏障方面的作用,與此同時,還能夠成為儲材林。
3、公園以及廣場園林。公園以及廣場園林,應該選擇那些高大優美,并且其遮蔭性好的針闊葉喬木樹種作為主體,并且根據實際情況來種植相關的常綠樹種,一般情況下,灌木樹種一般是選取常綠與花期比較長的樹種,例如月季、石榴、大葉黃楊等,充分結合城市建筑與地勢等方面的特點來打造人文景觀,能夠給人們以美的享受。總之,在城市空間日益復雜的今天,城市規劃者更加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充分利用好城市綠地載體,來有效提升城市的景觀的文化內涵,切實滿足人們的休閑、健身以及娛樂等多個方面的需要。
三、樹種規劃的方法
1、調查研究。調查當地原有樹種和外地引種馴化的樹種,以及他們的生態習性、對環境條件適應性、抗污染性、和生長情況。除本地區外,相鄰近地區,不同的小氣候條件下,各地小地形(洼地、山坡、陰陽坡等)的樹種生長情況,以便作進一步擴大樹種應用的可行方案的基礎資料。
2、確定骨干樹種。在廣泛調查研究及查閱歷史資料的基礎上,針對本地自然條件選擇骨干樹種,如城市干道的行道樹種類。因為街道的環境條件惡劣、日照、土壤等條件差。又有各種機械損傷、空氣污染、地上地下管網交叉,所以樹種選擇要求比其他綠地嚴格。從生長條件來看,能適合作行道樹的樹種,對其他園林綠地也適應。除行道樹外,其他針、闊葉喬木、灌木都要選擇一批適應性強、觀賞價值或經濟價值高的樹種,作為骨干樹種來推廣。
3、制定主要的樹種比例。制定合理的樹種比例,其目的是有計劃地生產苗木,使苗木的種類及數量都能符合各類型綠地的需要,否則,苗木與設計使用對不上口徑,使不適用的苗木大量積壓,造成經濟損失及減緩城市綠化的速度。制定樹種比例要根據各種綠地的需要,主要安排好以下幾個比例。一喬木與灌木的比例。以喬木為主,因為喬木是行道樹及庭蔭樹的骨干,一般占70%。一落葉樹與常綠樹的比例。落葉樹一般生長較快,對“三廢”的抗性及適應城市環境較強。常綠樹則能使城市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綠化效果及防護作用。但常綠樹生長較慢,投資也較大一因此一般城市中落葉樹比重應大些。當前各地有逐步提高常綠樹比重的趨勢,可根據各地自然條件、經濟和施工力量確定比例。在實際園林綠化工作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樹種選擇和規劃,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并兼顧速生及慢生樹種、喬木及灌木、花卉的搭配和選擇,必將會使綠化中的近期和遠期的景觀效果及生態效益都得到有效的保證。
四、發展對策與探討
1、加強規劃。使樹種的運用發展更為合理。適地適樹,適花適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樹種利用首先必須考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習性,考慮植物對當地條件的適應性,在保證成活,正常生長,然后才是考慮其樹種其他功能的發揮。正確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關系,根據不同綠地類型配置相應的樹種,創造良好環境,陶冶人們情操,提高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舒適度,最大限度滿足人們接近自然的愿望與要求。
2、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地提高樹種的多樣性。一是重視優先發展鄉土樹種,鄉土樹適應性強,它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不會因突發的自然災害造成失敗;二是生長旺盛有利于降低養護管理經費;三是短途運輸,減少成本費用,又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因此,鄉土樹種應當成為城市綠化的骨干樹種。
3、強調地方風格特色。園林特色實際上是園林文化內涵的一種體現。青海氣候特點是四季不太分明,因此在樹種應用上應考慮體現地方特色,要能體現有地方特色必須合理選擇搭配植物,否則達不到地方特色和效果。
總之,必須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地審視城市綠化樹種的現狀與發展,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必須合理的進行園林植物配置,這是建設好園林綠地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張宏生.天水城鎮園林綠化樹種選擇及配置[U].甘肅科技,2008(4)
[2] 嚴玲璋.努力創造有利于城市生態質量的綠色空間環境.中國園林,1999,(1)
[3] 陳金河.城市園林綠化應注重森林生態建設.福建熱作科技,20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