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本身的追求。
關鍵詞: 初中數學;強化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本身的追求。
一、導課新穎,引起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對人們的學習具有很大的意義,可以激發人們用心學習。情境以思維為核心,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各種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和接受生活實際的情境創設,可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在講“黃金分割線段”時,我首先提出下列問題:①你知道女人穿多高的高跟鞋最美嗎?②你知道五角星為什么那樣美觀嗎?等等。這一連串問題,令同學們無不瞪大雙眼,想知分曉。這時我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導入“黃金分割線段”這節課。又如,在講“經過三點的圓”時,我以“菜盤風波”拉開序幕。今天早上開飯時,甲、乙、丙三人共吃一盤菜,正在吃時,三人發生了口角,因為菜盤沒有放在三人中間,有同學給他們三人評理說:“把菜盤放在三人中間不就算了嗎?”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就復雜了,究竟三個人(不在一條直線上)中間在哪個位置呢?同學們眾說紛紜,這時我說:“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問題。”隨即把“經過三點的圓”這個課題寫在黑板上,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定要聽出分曉來。當然,課堂開頭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但無論如何設計,都要以撥動學生興趣之弦為目的,既要服從于課堂的整體計劃,又要從實際出發。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
要創設這樣的情感氛圍,首先教師必須保持良好的教學情感。教師是課堂心理環境的直接創造者,教師良好的情緒、情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的開端。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的情緒也會隨之高漲,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發揮靈活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教與學才能形成和諧的共鳴,增進感情交流,建立師生同步的良好數學情感場,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為此,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①教師要樹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觀念,教態要親切,語言要和藹。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別恩做了許多實驗,最后得出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設想一個情緒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師怎么能教好學生呢?②教學要民主,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施教,不能偏愛一部分人,不能對一部分人(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漠不關心;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哪怕是錯誤的見解。③采取鼓勵性的及時評價,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提問、做作業和其他數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創造的火花;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微小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許多教師的經驗說明,通過鼓勵性的及時評價,不但能調整學生認知行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三、通過課堂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雖然學習的內容是一樣的,授課的教師也是相同的,但是他們的知識基礎、接受水平以及上課時的態度不同,因此學習方法、學習效果也不相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間的差異,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要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學習知識,要允許他們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解決方法。而且,教師也要用不同的標準去對待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間是有能力上的差別的,用同一標準要求全體學生顯然不夠科學,也不夠合理。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評價時,要建立在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評”,尤其是對于后進生的評價更要精心準備,要表揚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樹立自信,又要點出他們的不足之處,為他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及時地對他們的努力進行肯定與鼓勵。此外,數學教師還要考慮到全體學生的心理需求,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師要本著對所有學生負責的態度,從心理的角度對他們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使他們從教師的肯定中找到自信,從教師的鼓勵中找到勇氣。總體來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科學地運用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主體性的發揮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通過自己公正、正確的評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四、創設競爭性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合理的學習競賽活動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魯納就在他的發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學中,我們可適當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習興趣。如在做練習時,我們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競爭:把競爭帶入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特點,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師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得到激勵與肯定。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課堂上讓他們提出一個問題,或是解決一個問題,或會做一道計算題時等對他們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或是作業批語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這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他們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