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是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的。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的可靠保障。我認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我們知道,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是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的。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的可靠保障。我認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要注重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廣泛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于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 PEP 四年級上冊 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A 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設計了“ Menu”讓學生到“餐館用餐” 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食物的單詞 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和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 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 ? Sure. Here you are 。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情境創設要真實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時間
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有借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借助動作(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表演,借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匯時,我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游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再如在學習“At the zoo”話題時,我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并能說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然而,在一些課堂上,有些教師過于注重情境的創設,用大量的時間和語言創設情境。如,有位教師在教授“My clothes”的內容時,設計了開服裝店,買服裝的活動。教師可以課前安排學生分四人小組分別在家里draw一些服picture帶到課堂上開展活動。但是在授課時教師首先教學生用紙和彩筆在課堂上制作shirt, 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圖片,結果學生用了很多時間制作“clothes pictures”,最后教師匆匆忙忙讓學生用做好的“clothes pictures ”開展clothes shop,進行對話練習。整節課的教學時間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師用了過多的時間進行了非針對教學目標的活動,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降低。
三、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在針對語言正確性而進行的訓練時,我們不能忽視了產出語言的意義。學生如能接受意義和形式相結合的指令,他們的表現較之接受單一指令的學生更為出色。(Doughty:1988) spade(1987)也認為形式與意義相結合的指令比只關注語言形式或僅僅關注了交際意義的指令來得有效力得多。另外,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迎合學生的水平,語言都或多或少地經過了改編,下面是一段許多教師十分熟悉,經常使用的課堂用語:Teacher: Do you like this music?Student: Not very much. I don't like jazz. Teacher: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Student: I like classical music. 這段文字里使用的語言結構,語法沒有任何錯誤,但是這樣的語言缺乏真實語言的特征,因為真實語言中存在大量的省略,停頓,含糊等。語言學家公認,改變后的課堂語言對外語學習很重要,但是適當的真實性語言有利于教學。因為真實言語為學生提供了習得真實語言能力的可能:一則學生對有真實交際意圖的文本材料更有興趣;再者,豐富的自然語言作為一種資源有利于學生習得語言。(Little et al.1988)從未見識真實語言的豐富與變化的學生其語言能力是有缺陷的。即使是面對初學者,也必須提供一定的真實語言輸入。
四、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通過閱讀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報刊雜志及上網查閱資料,自己也學到了一些好的能夠提高英語語速的經驗和方法,其中就包括機械操練折中發法,它與小學語文中“開火車”的操練方法一致,既讓學生從頭到尾一個接一個的朗讀某一單詞或句型,而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觀察是否有學生發音不正確的現象。雖然枯燥無味,確又起到了很實用的效果。所以,以往,我也是把這種方法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也越發對這種操練失去了興趣,所以會出現:在進行機械操練時,課堂上只有老師在仔細地傾聽學生的發音,而其他學生則是溜號的,說話的,發呆的,針對這種現象,我選擇了讓其他學生作為老師去糾正錯誤,既可以讓學生能夠仔細地去聆聽,學著分辨對錯,也成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單詞發音上。雖然這種方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顯露出其他的不足——不太積極的同學仍然是事不關己,我行我素。所以,我干脆又把競爭的元素加入到機械操練之中。我告訴學生我將會把從第一名學生到最后一名學生讀單詞的時間用秒表紀錄一下,這個成績將會與其它班機的成績進行對比,還會與下一次比賽的成績進行對比,看是否他們的語速有進步。而在計時的過程中,一個學生發音錯誤將會為總成績上加一秒。這樣,競爭不再局限于班級內部,而是擴大到了整個年組。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而那些學困生為了不給班級拖后腿,也分別在準備期間跑到我跟前,向我詢問單詞的發音。通過這種方法,幫助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進行轉變。
五、因材施教,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
有的時候,在我們的課堂上,孩子們可能出現一些行為習慣方面的嚴重問題。比如,任何一種游戲活動都有可能有孩子不喜歡,我們必須關注這部分孩子,而不是聽之任之。對這部分孩子,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讓這種孩子當裁判或組織者,讓他們充分體會當學習的主人的優越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的時候,我還可讓能干的小朋友替代老師,組織教學。這樣,既可培養一批優秀的語言學習者,又為班上的其它孩子樹立了榜樣。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老師有效運用語言激勵,其它學生就會群起而效仿。還可利用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來幫助中、差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在新教材的指導下,我們必須樹立英語新課程理念,改變我們的教學思維方式,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科學合理地安排新教材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提高我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