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歷史的種種原因,義務教育未得到均衡發展,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薄弱學校大量存在。“加強薄弱學校改造,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的社會共識。要改造薄弱學校,外部因素是爭取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和支持;要改變薄弱學校面貌,關鍵是加強自身建設。
關鍵詞: 薄弱學校;均衡發展
一、薄弱學校產生的原因
1.客觀原因:一是從辦學條件上說,因政府資金投入欠缺,所以薄弱學校往往經費緊缺,設施陳舊,校園環境與其它學校不可同日而語。二是從生源來看,薄弱學校生源基礎往往較差,優秀生源外流現象嚴重。
2.主觀原因:一是學校規章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二是領導班子整體管理能力相對而言比較弱。三是教師隊伍相對薄弱,教師素質,主要是業務素質相對較弱,教育教學水平不高,在同一地區處于落后位置等等。四是校園文化欠缺導致學生行為習慣失范,教育教學難度大。
二、對薄弱學校改造的幾點思考
1.要改造薄弱學校,前提條件是從外部爭取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和支持。
第一,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縮小地區間、學校間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關鍵。要想改變薄弱學校落后的辦學設備設施,必須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學校也應該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把學校的硬件建設搞好。目前,經過我們的努力爭取,城東小學新校園規劃已獲得各方面的認可,新校區建設已全面開工,預計明年底就能投入使用。屆時,城東小學辦學條件將達到我縣一流水平。
第二,教育行政部門對于薄弱學校應從布局調整、師資配備、招生政策和教師評優晉級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逐步縮小強校名校與薄弱學校的差別;要安排強校名校對口支援,每學年都要組織強校名校的骨干教師到薄弱學校支教,受援學校要充分發揮支教人員在教學、教研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做好結對工作,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使薄弱學校盡快走出困境,摘掉薄弱帽子;教育業務部門如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等要大力指導、培訓薄弱學校師資,堅持定期送教服務和培訓工作,以提高薄弱學校師資水平。
2.改變薄弱學校面貌,關鍵是從內部加強自身建設。仔細分析造成薄弱學校的幾個原因,除兩個客觀原因外,其它都是學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逐漸累積而成的。薄弱學校的改造不僅僅是一個投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校立足自身建設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薄弱學校的軟件建設才是改變薄弱學校面貌的根本所在。如果學校的領導班子、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等相關措施跟不上,就是有再好的辦學條件也是難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因此,要改變一個學校的落后面貌,更重要的是要“自強”。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強自我建設,不斷地改革、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斷提升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的素質,才有可能使一個弱校逐步甩掉薄弱的帽子。那么一個薄弱學校應該從那些方面來加強自身建設呢?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改善工作機制。改造薄弱學校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學校管理制度的改造。一個薄弱學校的校長,首先應該對自己學校的管理制度,各項工作的運行機制認真地進行反思,找出管理方面的不足和漏洞,及時地加以糾正。
第二,加強班子建設,形成強大的推動力。①加強班子成員的政治思想素養。首先,班子成員要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處理問題。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作風,勇于開拓、創新,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其次,要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做教師的楷模。②班子成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業務素養。領導是一所學校的核心,是教師的楷模,班子有什么樣的工作狀態,教師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班子成員要不斷地學習文化業務知識,學習學校管理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領導要擔任主科的教學,要深入到教學第一線,親身與教師一起投入到教學改革中去,在教育教學中起到帶頭作用,教師才能全身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強大的戰斗力。①強化師德。教師扮演著傳道者、管理者、示范者角色,正是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品質和職業道德,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因為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學生的學風,一個學校尤其是薄弱學校,必須將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當作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來抓。把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落腳點放在“愛生、敬業、奉獻”上。②強化學習。在現代社會中,對于一個人來說,學習是生活、學習是工作、學習是一種責任,學習是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教師更是如此,為了全校教師更好的充實豐富自己,學校圖書室為教師購買了大量的書籍,全天為教師開放服務,鼓勵教師每學期撰寫讀書心得、讀書隨筆等。③強化教研。我校的教研活動堅持集體教研和分科組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切磋。學校多次邀請縣局教研室領導及有關專家來校講座,校長帶頭開展教研專題講座;各科組長帶領好本組老師搞好組內教研,做到三個確保:確保教研時間、確保教研地點、確保教研質量,中心發言人要有書面發言材料。在教學中,互教互學,毫不保留,取長補短。在教研中,暢所欲言,大膽創新,共同進步,促使教研活動更趨完整更具實效。
從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加強薄弱學校改造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但是,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我們能內外兼修、立足自身,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工作,就會一年上一個新臺階,一年有一個新進步,“改變薄弱,促進均衡”的目標就能實現,而且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侃.淺談農村薄弱學校的成因和改造對
策.當代教育論壇,2005(12)
[2] 冉亞輝.淺論基礎教育中薄弱學校的形成
原因.基礎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