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教學應如何依據學科特點,找出創新教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關鍵詞: 教學;培養;創新精神
一、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教育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積極的思維,采取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可能性答案;培養學生敢于批判,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在教學中,應轉變過去提倡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并重的模式,實現由“教”向“學”過渡,創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
二、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熱情
在課堂上,老師應經常結合教材,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因為創新而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避免重大劫難的事例。譬如,在講授“圓”一節時,老師應介紹了“趙州橋”的設計情況,告訴同學們設計師的這種設計不僅節省了過億元的資金,而且她那美麗的造型、設計與工藝之新在世界橋梁史上亦屬創舉;還向同學們介紹二戰期間最具創新精神的數學家——圖靈,他創造性地利用數學知識,一次又一次地破譯德軍的密碼,幫助英國在二戰中死里逃生的故事……類似這樣的事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更讓學生明白了創新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欲望。
三、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創新的學習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需徹底放棄自己的權威,建立一種民主的教學活動,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改變教師全能的教育觀念,改變評定成績的陳舊標準和方法,讓學生感到師生平等,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活躍起來,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創新的能力,讓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有的學生不敢發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說錯,怕老師責怪,怕同學們笑話,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現新問題,找出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樹立起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創設質疑情景,鼓勵爭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爭論”的起點,有了“疑”而又能獨立思考,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才有了“敢于爭論”的思想基礎。教師對學生的質疑要提倡、鼓勵,使學生逐步做到敢說、愛說,甚至提出跟教師不同的想法。有位教師在為《麻雀》一課作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母愛的偉大。”話音剛落,一位男同學舉手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是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的還是母的!”老師聽后笑著說:“你讀得真認真,看來老師的概括不太準確。那么怎樣說才確切呢?”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激活了,經過爭論,最后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通過教師引導,保護了學生的獨特見解,也激勵了學生敢于“爭論”的精神。同時,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激勵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這種勇于創新的精神。學了張繼的《楓橋夜泊》,有的學生對第一句提出疑問:“月落”、“霜滿天”已是深夜,怎么會有“烏啼”?在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提出: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為什么說她臉上掛著微笑?像這樣的疑問應該說都頗有分量,表明學生動了腦筋,創造力有所發展。教師相機誘導,學生互相切磋、分析、爭論,就有助于培養思維的創新精神。
五、掌握參與時機,深化創新
時機掌握得好,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堂課中,不僅在課的開始要通過情境設計,提示矛盾,導入新課,還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情境推進,使問題不斷深化,讓學生經常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各種矛盾之中。要創造好參與時機,多方設計,步步引導,讓學生始終處于熱烈的尋求知識奧秘的情境之中,切不可匆匆而過,過早結論。例如,老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就始終在課的全過程中,注意抓住參與時機,積極創設思維情境,圍繞“觀察——操作——歸納——驗證”的過程,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新知。一開始公式做好了鋪墊。接著,通過操作演示,想辦法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已學過的長方形,學,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這個環節的參與,為研討生興趣高漲,并積極思考: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后面積有沒有發生變化?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什么?這樣,學生在充分參與的情境中,發現并歸納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最后在驗證中進一步理解了公式,在練習中運用了公式。在探索中懂得結論的明確性,更加深刻認識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的規律。
六、完善評價標準,激勵創新
傳統教學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唯一標準,往往要求十分細碎,偏重速度和熟練,很少鼓勵創造。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評價要鼓勵拔尖,鼓勵專長,鼓勵創見。教師在講評作業或試卷時,對有創新的學生要提出表揚,使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形成班風乃至校風,促進全體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事實證明,那些愛思考、愛創新、有個性、有想法,基礎知識扎實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其次,創新教育不是直接培養科學家,它是引導不同的青少年在社會的不同方面成才。雖然它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是創新思維的養成教育,卻是受益終生的。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在教學中要能過優化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促進思維發展,同時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